第15章(1 / 2)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2096 字 1個月前

第15章

“子揚兄,福王入藩聽說動靜很大呀!”

在河南府的二堂上,時任河汝道的河南布政司左參政項伯光正和河南府知府王恭銘閑聊着。

王恭銘不明所以的接口道:“是啊,王府門下那麼人,良莠不齊,自然折騰的厲害!”

“不,我是說,最近王府有一奇景?”

“奇景?”王恭銘腦子一轉,這才明白對方指的什麼,於是笑道。“的確是奇景,每天一大早,小二十個還在繞着王府跑圈,不知道還真以為是在訓練王府護衛呢,實際卻是小王爺的伴當!”

“聽說現在還有無聊之輩在賭這些孩子能堅持幾天?”

“這倒是沒有聽說過。”王知府謹慎的問道。“大有兄什麼見解呢?”

“既然是小王子的伴讀,以軍伍操習,焉知不是為了日後謀逆準備的兵將?”

王恭銘搖頭道:“大有兄,陛下對福王的袒護,天下咸知,想用造反來攻擊福王,極為不妥,怕是陛下反而會治你一個離間天家骨肉的罪名。”

錦衣衛和東廠肯定在福王府布置有眼線,因此光以幾個孩子跑步來攻擊福王府預謀以後造反,這是行不通的。

“大有兄,王府里傳言,這些孩子當是日後小王爺的班底,必為王店掌柜、王莊管事。”王恭銘作為地方官,肯定有監視藩王的任務,因此知道一些福王府內部的事情並不奇怪。“因此,我們未必能把商賈說成行伍啊!”

項伯光不信:“真的只是為未來培養商賈和庄頭嗎?我倒是不信了!”

王恭銘勸解道:“真真假假,現在肯定是無法查證的,不如暫且觀望一番再說。”

以王恭銘的意思,自己和項伯光都不是巡按和監察御史,沒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就不要去激怒福王和萬曆皇帝,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項伯光倒是有心籍此向太子朱常洛輸誠,但一想到這些年國本之爭中折損的臣子,他不得不謹慎行事,所以最終應道:“子揚兄說的也有道理,且坐觀一段時日再說吧······”

只是王恭銘和項伯光沒上彈劾摺子,時任河南巡按的曹簡新卻快馬向朝廷彈劾朱由崧此舉不成體統、朱常洵包藏禍心。

不過,相關的奏摺到了北京之後,不但被萬曆皇帝留中了,而且還讓福王京邸知道了消息,第一時間就回報了洛陽。

“王爺,曹巡按的底子查清楚了,此人出身晉省,應該是為了王爺引了淮鹽入豫,斷了晉鹽銷路而報復王爺呢!”

原來這事的根子還在朱常洵自己身上,這不,朱常洵因為收了兩淮鹽商的好處,決定在河南行銷淮鹽,而禁止晉鹽輸入,讓山西鹽商吃了大虧,所以,那些鹽商便聯合科道清流來說福王府的壞話,但說話壞就說壞話吧,反正這些年福王被人攻擊多了,也不在乎。

可曹簡新卻把攻擊目標指向了只有七歲的朱由崧,這就讓朱常洛不能忍受了。

是的,哪怕是明知道對方攻擊朱由崧是假,實際還是指責自己對兒子沒有管教好,朱常洵依舊覺得被觸犯了逆鱗,因此他明確要求道:“一定要奪了這個曹某人的職!”

王府屬官很多,但大多數的品級都是八、九品,所以絕大部分都用來安置監生、舉人、廩生以及積功升遷的吏目,這些人是沒資格,也沒有能力替福王分憂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