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2259 字 1個月前

第17章

“下雨!”看着窗外嘩啦啦的大雨,林澤歡呼起來。“總算不要去跑圈了!”

是的,跑圈對於林澤來說太艱難,每一次跑完,他都累的跟拉了半天地的老牛一樣,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因此,林澤最期待的就是下雨和下雪天了,因為這麼一來,他就不用跑步了。

“不跑圈了,也要練石鎖!”正在整理被褥的林康打斷了自己族兄的歡呼,與林澤不同,林康腳力甚健,但手上卻沒什麼力氣,所以耍石鎖才是他最頭疼的鍛煉項目。“這日子什麼時候是頭啊!”

已經整理完床鋪,拿起臉盆和牙刷走到屋檐下接水的馬小根卻瓮聲瓮氣的說道:“頓頓都能吃飽,天天都有油腥,你們不想過,那可以退出啊,俺可以讓莊上的小馬、小猴子、大春子他們來接替你們”

“別胡說!”跟在馬小根身後的唐年立刻推了推馬小根。“就算林家兄弟走了,招誰來替補,那也是小王爺說了算,你胡咧咧什麼!”

邊上端着夜壺準備出門傾倒的李胡說道:“俺聽說咱們這些伴讀,每個月都要花銷二兩銀子,太花錢了,所以,小王爺今後不會再招伴讀了!”

“胡說八道,咱們一個月哪用得了二兩銀子啊!肯定是有人貪錢了!”正在檐下刷牙的杜秀文撇嘴道。“再說了,王爺一年能有幾萬兩的俸祿,像咱們一樣的伴讀,小王爺再招上一百個,也不怕錢多了!”

杜文秀的話其實說錯了一大半。

首先,從俸祿這一塊來說,洪武初年,親王的年俸是5萬石祿米,外加大明寶鈔2.5萬貫、錦40匹、絲300匹、紗羅200匹、絹500匹、布2000匹、棉花2000兩、鹽200引、花1000斤,加起來的確是一年大幾萬兩了。

但是隨着明廷財政的不斷惡化,親王的俸祿中祿米一項,早就從5萬石降到了1萬石,接着又從實打實的發放各種實物,變成了20~40%是實物,其餘的要折鈔。

可現實是,大明寶鈔到現在較最初發行時貶值了一萬倍,也就是說,折鈔的部分實際是拿不到的,等於親王的俸祿打了4折。

當然,福王作為萬曆皇帝最心愛的兒子,折色的程度相對好一點,但也只能拿到親王俸祿的七成而已,所以萬曆皇帝才拚命的給福王授予贍田等額外的賞賜,不過請注意了,贍田也好、河南半省鹽稅也罷,包括北京崇文門稅關每年一萬四千兩白銀的稅收以及御賜王店的收入,都不是親王法定的俸祿,因此所謂福王每年幾萬兩的俸祿是不存在的。

其次,伴讀一個月的花銷要二兩銀子是很正常的,這不,簡單以衣食住行來計算。

每個伴讀一季會收到兩套衣服一雙鞋子,若按夏季單衣一套200文,春秋夾襖一套500文、冬季棉衣一套900文、單鞋120文、棉鞋230文計算,一年的服裝費就要近4800文,以萬曆十年,南京金背錢十文換一分銀子的比例計算,也就是4.8兩。

每個伴讀每天要吃三頓飯,其中一頓還要見油腥,所以按最低標準計算,每天在吃飯上至少要花20文錢,一個月就是600文,一年按7200文算,那就是7.2兩銀子了。

住當然不花錢,但每個月要給牙粉一袋、胰子一塊、草紙五十張,差不多就是200文錢,全年就是2.4兩,這還不算牙刷、臉盆、毛巾等的支出。

行,目前沒有,可以換成讀,當然,兩位老師束脩不用提,那是王府全包的,只說是用去的筆墨紙張吧,一個月也得500多文了,如此,一年下來也就6兩。

4.8+7.2+2.4+6,已經是20.4兩了,換算到每個月,也就差不多近2兩銀子了。

那,這裡面有沒有虛頭呢?

肯定是有的,但這是慣例了,皇宮都不能免,何況福王府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