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28 字 1個月前

第311章

何剡答道:“小的,還是想去看顧工場那頭。”

朱由崧暗自誇獎何剡聰明,沒錯,工場的活是累一點,可一旦做好了,拿到手的錢比較多,而牡丹園這邊,雖然能結識一些達官貴人,但一年才兩次活動,又有外人分潤利益,所以,實際上是沒太多收益的,要知道,你作為商人,沒有錢,在達官貴人面前連個屁都算不上,因此某種意義上,何剡是舍名而取實利了。

朱由崧想到這,便同意道:“也好,等牡丹節這邊結束了,你就把牡丹園移交給顧鑫吧。”

顧鑫眼下已經不再是福王府的典樂了,朱由崧幫他搞了一個迪功郎的散官官階后,他就辭去了典樂的職務,專心幫朱由崧做藍毬會的事務,但藍毬會裡其實還有姚力在,所以,顧鑫倒是可以分心在牡丹節、菊花展上,畢竟,同樣也是迎來送往,主要負責與大戶接洽嘛。

何剡鬆了一口氣,應道:“是!”

朱由崧擺擺手,何剡退了下去,看着何剡的背影,朱由崧嘴角浮出了一絲古怪的笑容。

是的,原本朱由崧是想把料器場也併入雙福號名下的,如今何剡既然更看重錢財,那自然是不能讓他更加得意了,否則,一旦朱由崧給了少了,只怕就會出現某種不可測的情況,所以,朱由崧必須要未雨綢繆。

什麼?料器場現在還是在做虧本生意,怎麼能讓何剡得意呢?

不好意思,事實上,料器場雖然還沒有做出徹底純凈的白玻璃,但自打通過順和店寄賣料器后,基本已經盈虧平衡了----儘管朱由崧名下的這個料器場生產的料器比不上京師和山東方面的出產,但問題是,洛陽距離陝西、四川、湖廣比較近,少了運費,也少了折損,再加上賣的價格遠比京師和山東同行的底,因此也是大受往來的商賈歡迎的,如此,薄利多銷,自然能初步抵消了朱由崧獲取白玻璃器皿的開銷。

接下來,只要搞出了徹底純凈的白玻璃,朱由崧就會搞鏡子,這才是真正一本萬利的收益,所以,朱由崧才不想把這份好處讓給了何剡。

既然想到了製取銀鏡,朱由崧便決定現在做一次銀鏡反應的實驗,所以,他換上實驗用的粗布衣物,先用硝酸製取了硝酸銀溶液,然後在潔凈的試管里加入一些濃度為2%的硝酸銀溶液,然後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2滴,振蕩試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澱。

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取得銀氨溶液,再加入玉米澱粉製取的葡萄糖,震蕩后,在熱水中加熱,由此在試管內部附着一層光亮如鏡的金屬銀。

等做完實驗,記錄下步驟,朱由崧陷入了思索之中。

朱由崧在前世沒有實際操作過如何製取鏡子,他曾經讀過的書上也沒有工業化的步驟,那麼該如何實現在平面玻璃的一面上鍍銀呢?

難不成,最終還是只能使用銀箔嗎?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