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15 字 1個月前

第325章

朱由崧暗地裡說著‘好機會’,但臉色卻似乎有些沉重:“告訴郭寶,郭權下葬之前,不必過來聽差了,另外,李伴伴,你拿五十兩銀子,替我送過去,順便幫我給郭權上一炷香。”

李諳應了一聲轉身想走,朱由崧叫住他:“李伴伴,陳金任了奉正,王府奉承司右奉承的司職便空了出來,你有什麼想法嗎?”

李諳心頭一震,但面上依舊寵辱不驚的回應道:“一切聽王爺和小主子的安排。”

朱由崧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這個家,畢竟還是父王和母妃在當,所以,這一次李伴伴就不要再爭了,且在按耐幾年,等我長大些后再說,到時候,王府奉承司里,必少不了你的位置。”

李諳聽懂了朱由崧的潛台詞,是的,朱由崧目前雖然是福王的嫡長子,但福王世子的地位並沒有真正得到確立,所以,是不方便在奉承司里安插人手的,所以,只能讓自己放棄這個機會了。

李諳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立刻回應道:“小主子好意,奴婢感激不盡,奴婢不急,奴婢願伺候小主子一輩子。”

朱由崧笑道:“難道,去了奉承司就不能伺候我了?”

李諳剛想向朱由崧解釋什麼,朱由崧卻提前擺了擺手:“好了,李伴伴的心意,我收到了,且先去郭家弔唁吧。”

李諳領命而去,朱由崧則轉身拿起福王留下的一套《續武經總要》看了起來。

《續武經總要》成書於嘉靖三十六(1557)年,由晉江(今屬福建)學者趙本學所著的《韜鈐內外篇》及趙門子弟、抗倭名將俞大猷所著《韜鈐續篇》組成,其中《韜鈐內篇》講的是古代“聖王賢將”所作“攻守便利”的陣法22種,《韜鈐外篇》講的是漢唐以後附會偽托的陣法17種,《續篇》則是俞大猷學習趙氏陣法的體會而推演的陣法及講述兵器使用要領的《劍經》。

《續武經總要》對各種陣型是有褒貶的,認為《內篇》的陣型古今有效,《外篇》的陣型習之有害,而《續篇》則認為陣形不論方圓,其要點在於“內外相維,大小相包;四面為一,觸處為首”;“貴為奇正,有分合,利於相救,便於攻守”,並且指出,陣不是固定不變的,“因地形險夷之便而增損其數”;陣法之奇正亦“變化無常,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奇正之變,如循環之無端”。

朱由崧則一邊看着《續武經總要》,一邊在白紙上作圖,沒錯,眼下可是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其中冷兵器在軍隊中的佔比更多,作戰時更有效,如果只使用“排隊槍斃”的純熱兵器的戰法迎戰的話,估計怎麼死都不知道,而所謂利用長槍兵一招鮮的做法也過於一廂情願了,須知道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十八般武器之說,就是因為各種兵器之間有明顯的相生相剋,所以要想打贏戰爭,靠的不是嘴炮,而是有效的兵種組合。

朱由崧正在紙上塗塗抹抹的,一個熟悉的吱唔聲又想了起來,朱由崧無奈的放下書和筆,抬頭望去,果不其然,朱由渠又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

“我的小祖宗哎,你怎麼又來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