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禮部又一次奏呈文武百官軍民人等勸進箋。
這一次,三辭三讓的程序走完了,朱常洛便在禮部奏請上批示道:“皇考大行,皇帝上賓,予哀痛悲號,而軍民耆老人等以宗社基業之重、皇考遺命之嚴,上箋勸進,至再至三,義正辭懇,不得已,勉從所請,茲當祗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爾部擇日具儀來聞!”
至此,朱常洛的登基儀式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隨後,欽天監奏報,八月初一就是吉日,於是當年八月初一,朱常洛登上大明皇帝之位,年號泰昌,並定於明年正旦之後,為泰昌元年。
泰昌帝登基之後,立刻大肆奉賞,除了繼續以空缺的朝堂職務拉攏文臣集團外,還再次掏出內庫帑金來收買京營官兵,並追封已經失去多年的王恭妃為孝靖皇后,隨後還從定陵附屬妃子陵中起出王恭妃的棺槨,準備與萬曆皇帝合葬。
隨即,泰昌帝又批准了禮部上呈的萬曆皇帝的廟號和謚號,其中廟號為神宗,謚號為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單從謚法來說,神是一個上謚,所謂,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
但聯繫謚號中的顯皇帝來看,卻其實是諷刺,神聖不可知、陰陽不可測,這分明是在嘲諷萬曆多年不朝,以及為了國本與群臣鬧意氣的行為,對此,文官集團是暗自出了一口惡氣,而朱常洛也是故意裝作不懂,也發泄對父親的不滿。
如此,從今往後,提到萬曆皇帝就應該成為神宗,或神廟了。
神宗的謚號、廟號確定后,泰昌帝似乎忘記了對自己妻妾、子女的安排,這樣就讓西李受封皇后的願望落空了,西李不得不加緊與鄭貴妃之間的合作,推薦鄭貴妃宮中太監崔文升接替田宏司禮監秉筆的職務,這就為紅丸案的發生以及第二次移宮案的發生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