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但太醫院卻藉機發泄對崔文升侵奪職權的不滿,對前來問詢的方從哲危言聳聽說什麼“皇帝的情況大而不妙。”
方從哲也異常的疑惑,泰昌帝不過四十歲,怎麼就一下子危在旦夕了。
太醫們便似是而非的解釋說什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埋怨服藥無效,而濫用瀉藥,以致調治之功毀於一旦”云云。
方從哲一驚之下,脫口說了句“莫非不好辦了”?
太醫院方面便說,只要聽他們的,還是有救的,方從哲便表示,自己一定力勸泰昌皇帝一定按太醫院的醫案進行調治。
至此,驅逐崔文升的輿論準備已經就緒了。
隨後相關消息被泄露出去,義憤填膺的兵科都給事中楊漣就立刻跳出來發聲道:“賊臣崔文升不知醫······妄為嘗試;如其知醫,則醫家有餘者泄之,不足者補之。皇上哀毀之餘,一日萬幾,於法正宜清補,文升反投相伐之劑。”
而朱常洛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兩家外戚都認為其中必有陰謀,遍謁朝中大臣,哭訴宮禁凶危之狀:“崔文升葯,故也,非誤也!”
雖然外間已經沸沸揚揚了,但泰昌帝自家知道自家事,所以並沒有責罰崔文升,而在大臣們看來,眼下是不是處置崔文升並不是第一要務,真正關鍵的是鄭貴妃到底能不能封后。
首輔方從哲就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將進封鄭貴妃為皇后的神宗遺詔暫時存放在內閣,對外則秘而不宣(其實,該知道的早已經知道了),但從禮儀上泰昌帝要對鄭貴妃如同當年神宗對慈聖李太后一樣,每日朝謁,以嫡母待之。
方從哲的建議受到鄭貴妃和泰昌皇帝的一致反對。
鄭貴妃這邊很清楚,現在都爭取不到封后,就不要指望日後泰昌帝一脈還會遵守之前的承諾;而泰昌帝一是不願意把鄭貴妃當中嫡母對待,二是也不願意背上違背父親遺命的罵名,事情就似乎這樣僵住了。
於是,時任吏部尚書的周嘉謨在楊漣、左光斗等“正人君子”的建議下,找到了怯懦的鄭養性,對其威逼道:“眼下的情況已經很明確了,如果鄭氏日後不想滿門抄斬的話,就去敦請貴妃搬出乾清宮。”
當然,單純的威脅未必會讓鄭養性屈服,所以周嘉謨又許諾道:“如果貴妃能主動遷往慈寧宮的話,那麼可以允許貴妃執掌太後印璽,暫攝太后之事,日後還有被陛下尊奉為太后的機會。”
受到了威逼利誘的鄭養性無奈的前往乾清宮勸說姑母,遲遲等不到福王進京的鄭貴妃知道大勢已去,沒能耐跟丈夫神宗一樣,與朝臣對抗幾十年的她,只好委委屈屈的搬離了乾清宮,搬到了太后居住的慈寧宮,至此,移宮案的第一階段以泰昌皇帝的勝利而告終,泰昌皇帝一家就此得以遷入了天子正寢之稱的乾清宮。
不過隨着泰昌帝的病情不斷惡化,移宮案的第二階段,很快就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