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34 字 1個月前

第526章

王安強調道:“福王府和福王府的世子爺斷不會因此埋怨皇爺的!”

見天啟還是一副棘手的樣子,魏進忠進言道:“福王爺不是幾次上疏請求入京為先帝爺奔喪嘛,不如,皇爺在大婚後,把福王爺和世子爺都召來京師,當面曉諭,或可以安撫一二。”

天啟頓時撫掌道:“有道理,正好還可以跟由崧談談寶和三店代銷銀鏡和護膚霜的事情!”

天啟有些興緻勃勃,王安心中雖然有些不安,但一想到光宗和天啟帝已經先後登基,帝統已經深入人心,福王根本沒有什麼翻盤的可能,所以就沒有勸阻,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內廷立刻派出了使者,持金牌宣召福王父子四月末進京。

可是就算福王父子進京后能乖順的上交崇文門關稅,但一時間原水也接不了近渴的,所以,在場三人還要繼續討論如何才能搞來錢。

此時就聽天啟饒有興趣的問道:“魏進忠,你說崇文門關稅由你來收,可以比在福王手上多少三倍,那你準備怎麼收啊?”

魏進忠回答道:“崇文門關稅多少年沒變過來,在福王手上,福王也不敢變,但眼下朝廷要用錢,奴婢原樣上加征幾十文應該也讓進城貨物的價格暴漲的;另外,福王府不敢收官員的夾帶,御馬監就沒有這個忌諱了,又能增加不少的進項······”

王安聽罷后,反對道:“這不是變相加了商稅嗎?外朝知道了,一定會鬧騰的。”

天啟一擺手:“又不是在其他地方收商稅,外朝若是反對,那就讓他們把五萬兩找出來!”

魏進忠則小意的跟王安解釋道:“老祖宗,這不是商稅,是雜項收入,是雜課!”

雜課即不是正稅,而是某種攤派,若是以朱由崧前世來形容的話,雜課就等於行政費用,而不是法定稅收,即稅費中的那個費,而這個費是多是少,在大明朝可不需要經過外朝的審議,魏進忠這樣的負責人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

王安還沒有回應,天啟帝卻一副茅塞頓開的樣子:“大個子的主意好,可以跟劉一燝他們說一說,田賦什麼的不能再加收了,但雜課可以多征一些。”

王安想了想,還是應道:“是,奴婢稍後就以司禮監的名義跟內閣商議一下。”

天啟帝點點頭,再次看向魏進忠:“大個子,真看不出,你還有這本事,說,還有什麼來錢的章程嗎?”

魏進忠憋了半天,說道:“奴婢在想,是不是可以在鹽課上也打着主意呢?”

王安立刻呵斥道:“不行,鹽課本有定數,今日多征一文,明日鹽商就會在百姓頭上多加十文,不妥,不妥!”

王安說的那個叫做義正辭嚴,完全是一副為國為民的架勢,但實際他的這番話並非是擔心百姓吃鹽貴了,要知道現而今哪家鹽商還正經的憑着鹽引做買賣啊,想賺錢個個都進行夾帶的,以至於擁有鹽引只是代表鹽商有行銷食鹽的資格,真正賣了多少,根本是不以鹽商手中鹽引數量為準的,以朱由崧前世的說法來說,就是正牌商家自己賣“假貨”。

而在這種情況下,鹽商為了確保銷售和避免私鹽販賣,早就把鹽的銷售價格壓到了某個合理區間之內,所以,就算明廷加征了鹽課,也不會讓市面上的鹽價漲太多的,如此一來,損失可全部就要鹽商承擔了。

當然,關於晉商和四川井鹽商人的損失,王安是不管的,可東林黨人背後的徽商,王安總是要幫襯一把的,所以,王安才第一時間表示了反對意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