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朱由崧愈發有些好奇了:“在下初來乍到,倒是不很熟悉,朝奉可否介紹一二,也免得在下不慎衝撞了,到最後平白吃虧!”
掌柜看看沒有生意,便回到桌邊坐下,然後跟朱由崧聊了起來:“公子爺,本縣這兩年雖然沒有出過什麼舉人,但早年也是出了一個大大有名的人物的,這位大人物,就是正德九年及第的白溪公······”
通過掌柜的介紹,朱由崧才鬧明白了,原來郯城最大的土豪是嘉靖年間擔任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的張景華的後人,如今雖說沒有張半城那麼誇張,但郯城縣五分之一的耕地和縣城裡三分之一的沿街店面都是張家的,所以郯城縣上下都要“仰張氏之鼻息”。
朱由崧聽罷問道:“張家現在還有進士嘛?”
掌柜壓低聲音道:“張家風流盡在白溪公一人,子孫中最好的也只是舉人,這兩年更是文華不再,中個秀才都勉勉強強的。”
朱由崧點點頭,嘉靖年間的餘蔭,到而今也應該是消耗殆盡了,再過兩年,要是張家連一個舉人都沒有了,那張家也就從詩書之家淪為了普通土豪了,屆時沒了政治上的顧拂,張家遲早分崩離析了。
不過朱由崧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問道:“既然郯城五分之一的地都是張家的,那在下從本地販柳,豈不是也繞不過張家?”
掌柜苦笑道:“卻是如此,所以,剛才客官說要採買大宗柳編,小店才頗多猶豫!”
“原來如此!”朱由崧倒也沒覺得難辦,畢竟區區一個祖蔭殆盡的舉人之家,又如何敢阻撓福王府的生意呢。“倒是在下孟浪了,不過,張家之外,掌柜就沒有辦法了嗎?”
掌柜搖了搖頭:“本地士紳互相聯姻,可謂同氣連枝,所以,若張家不發話的話,事情沒那麼容易辦成的。”
朱由崧便問道:“張家現在誰做主,是那個六爺,還是什麼三太太?”
掌柜回應道:“張家還有兩位老太爺在,不過說話算數的應該還是張家的長支,只是,六老爺雖然也是長支子孫,但只是六房之主,若不是有附生的身份,其實在張家是說不上話的;至於三太太嘛,不過是六老爺的外室,連如夫人都算不上的。”
朱由崧笑了起來:“簪櫻之家,難免有些齷齪難言之事啊,不奇怪,不奇怪!”
隨即朱由崧追問道:“張家長支現在誰做主?”
掌柜答道:“張家長支長房現在南京國子監就讀,準備走官途的;所以,家業由二房老爺管着,不過,二房老爺可不太好說話,人稱‘張扒皮’;公子爺,真要跟張家談生意,您可留點神呢!”
朱由崧大笑起來:“朝奉好意,在下心領了,不過,張家固然是本縣的地頭蛇,但在下也能算是一條過江龍,所以,未來結果如何,尚且為未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