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什麼?縣學里沒有這個人?”
結果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所以朱由崧想來一會,才跟本縣教諭確認道:“那有沒有可能是府學生呢?”
如果靠中秀才時的成績足夠好,多半會被挑到府學里就讀,不在縣學里也很正常。
“這位公子,本官查過了所有在籍生員的名錄了。”老眼昏花的教諭如是說明道。“本縣廩生、增生和附生中都沒有此人!”
人可以在府學里學習,但學籍卻是只能留存在籍貫所在的縣裡,所以,縣教諭說查不到,那就是真的沒有這個人!
“那有沒有遊學暫居此地的生員,叫這個名字呢?”
由於朱由崧一上來就塞了五兩銀子的紅包,教諭為了對得起這筆好處費,所以也盡心儘力,只是杞縣也不是什麼文化聖地,儒林名勝,平時如何有人會來杞縣遊學呢,所以,教諭給出的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朱由崧做出了判斷,要麼李岩是虛構人物,要麼這個名字是日後更改的,現在他不叫李岩。
但判斷歸判斷,朱由崧還是不死心的問道:“有沒有可能是沒有來縣學挂號呢!”
普通士子又沒有名氣,外地朋友也不會很多,那怎麼在遊學中跟人結識呢?
不是穿一件襕衫就可以半道攔人的,而是需要到各縣縣學來登記,然後通過縣學這個平台與本地士子進行接觸。
縣教諭想了想,派人傳來了兩名家在縣城中的秀才,然後當著朱由崧的面問道:“你二人交際頗廣,可知道最近本縣來了個叫李岩的生員嗎?”
兩位秀才來縣學之前還有些提心弔膽,生怕教諭找自己的茬,卻沒想到,教諭想通過自己找人,因此心情一松后,也不敢怠慢,當即冥思苦想了起來。
其中有一名名叫柳書啟忽然想到了什麼,稟告道:“本縣湯氏嫁女,所嫁之人,似乎就是一名來自河內的李姓生員。”
聽柳書啟這麼一提醒,另一位叫蔡昆岡的生員也想起來了:“對,對,此人似乎就叫做李岩,當日,我等還在羨慕呢,湯氏女可是本縣名門,據傳容貌艷麗,怎麼就便宜了外鄉人呢!”
教諭被蔡昆岡的穢言穢語氣壞了,當即呵斥道:“滾,下次若再被我聽到此等下流話,我定向大宗師陳請,奪了你的功名!”
朱由崧急忙喝止道:“且慢,兩位,可知現在李岩還在杞縣嗎?”
柳書啟回應道:“這倒是不知了,不如閣下去湯家問一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