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多!”魏大成回復道。“早年不是鬧倭寇嘛,這些倭寇就是當初在日本內戰中失敗失去主家的浪士和破產的日本農民組成的,如今,日本雖然天下太平了許久,但當年德川將軍覆滅豐臣宰相家時,有大量親近豐臣宰相的諸侯被剝奪了官位和領地,這些諸侯的部下也因此成為了浪士,眼下據說有十幾萬之眾呢!”
魏大成見謝友青若有所思,便繼續道:“這些浪士也要生存,所以便受雇於大明的海主們,一來價錢便宜,二來也真的敢拚命,屬於便宜又好用的那種,我不知道雇傭路通的人,一個月要花多少錢,但至少雇一個路通標師的錢,可以雇日本浪士兩到三人了,如果船行這邊要擴大船隻數量的話,與其多雇傭路通的人,不如多雇些日本浪士。”
謝友青點點頭,然後解釋道:“我之前跟你說過,福海號是福王府的產業,路通也是福王府的產業,花錢花在路通上,實際是在自己人身上流轉,當然,日本浪士也不是不能雇傭一些,回洛陽后,我自會去跟世子爺申請,不過,即便是世子爺首肯,在護衛這塊,路通肯定是要佔大頭的,這叫做強幹,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世子爺不會不多考慮一二的。”
謝友青的回應其實也有些想當然了,要知道,在大明,通倭可是一項大的罪名,而作為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光宗一脈皇位穩定的親藩,朱由崧若是敢招募日本浪士的話,那簡直可以跟預謀造反畫等號的。
所以,即便謝友青到時候以成本核算的理由力諫,當下的朱由崧也是不會輕易答應的。
只是魏大成並不知道遠在洛陽的朱由崧的忌憚,見自己的提議部分為船行大掌柜所接受了,一下子幹勁十足了起來,便繼續介紹道:“大約二十年前吧,日本出現了四年的全國性歉收,結果從大明輸入的生絲一下子銷售不出去了,幾個販賣絲綢的大明及佛郎機商人都倒了賬,吃了大虧,故而,後來幾年都沒有人向日本輸送生絲和絲織品了,日本商人為此叫苦不迭,幕府為了保證生絲和絲織品供應,便搞了一個絲割符制度······”
其實魏大成介紹的情況,謝友青早已經制度了,甚至謝友青還知道,日本搞絲割符制度的目的就是遏制海外輸入的絲價過高的問題,不過,他還是不動聲色的聽着,只是到最後才插話道:“現在的問題是,大明北方已經甚少產絲,大宗的生絲都來自蘇浙,王府這邊也是鞭長莫及,能從杭州製造和蘇州織造搞些絹帛已經不容易了。”
似感嘆,又似解釋了一遍后,謝友青說道:“紅糖其實也不容易搞,歸根結底還是要靠香皂、燈油、銀鏡這三項的銷售,對了,順和店的消息是,偶爾還可能發幾台泰西座鐘給咱們,這估計也能在日本賣個好價錢。”
魏大成也知道蘇浙商人在絲織品方面的壟斷地位,所以苦笑道:“大掌柜說的是,生絲什麼的,到日本就是黃金,所以,不好搞是正常,不過香皂、燈油,我看也很難賣,或許白布更容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