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73 字 1個月前

第710章

第一組,每面銀鏡33兩;第二組,每面銀鏡36兩;第三組,每面銀鏡36兩;第四組,每面銀鏡37兩;第五組,每面銀鏡36兩;第六組,每面銀鏡37兩;第七組,每面銀鏡38兩;第八組,每面銀鏡37兩;第九組,每面銀鏡39兩;第十組,每面銀鏡39兩;第十一組,每面銀鏡41兩。

因此,全部十一組33面銀鏡,一共是賣出了1110兩,當然,這個數字是所謂日本金,換成金花銀是要打八折的,但即便打了八折,也有888兩之巨,不算銀氨等原料的成本,也不計入如何製取純凈玻璃的技術手段的話,可謂是點石成金了。

只是這一千多兩中甚少是用銅材或銅錢抵價的,基本還是日本丁銀----日本現在也缺銅錢,自然不可讓銅錢外流的,至於銅材嘛,太過笨重了,且幾十幾百兩的貨實在也不多,實在沒有必要再去換銅,更重要的是用銅材支付,福海號是少付了一筆手續費,但各家卻沒有賺到好處,這就沒啥動力了。

但帶丁銀回去熔煉還要產生火耗,所以還不如帶日本商品回去的,可以再多賺一筆呢。

故而,在完成了交割且交了稅費之後,謝友青便開啟了買買買的任務。

這不,謝友青先是找了家經營礦產的日本商人,直接跟對方定了八百兩的銅材,並約定三日里把貨物直接送到淮甲一號上;隨後謝友青便將身邊還剩下的銀子全部用來購買越后出產的青苧(苧麻)製品。

青苧其實是一種不遜於絲綿的紡織原料,尤其是在夏季穿着,比絲綢還要透氣清爽,一貫是高檔紡織品,而日本的青苧以越后所產的為最佳,據說早些年還曾經是號稱“越后之龍”的上杉謙信得以維持其軍隊軍費的拳頭產品呢。

不過,青苧並不是日本的獨有植物,青苧製品也不是日本獨有的商品,要知道,在中國國內苧麻也被大量的種植,各地也都有苧麻製品,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湖廣瀏陽以及江西萬載等地出產的夏布,可謂是馳名國內。

可單就價格來說,日本發賣的越后青苧織品可比湖廣和江西的同類產品便宜了許多,回國后通過順和店的銷售網絡進行銷售時,肯定是賺上不少錢的,總比空船回去要好了太多。

至於謝友青先前看上的藺草製品,謝友青還得回去考察一下國內的同等商品的售價,才能決定下一次來日本時,是不是要予以採購。

等忙完了忙完了採購的事情,一天又過去了,不過,當日龍山屋沒有來進行交易,只是派人告訴謝友青,用來交易的銅材數量比較多,他還需要一天進行籌措,考慮到有李旦的背書,所以謝友青並沒有過多責難對方,而是同意對方在自己離港前交付即可。

然而謝友青可以穩坐釣魚台,但龍山屋納久卻擔心夜長夢多和李旦的報復,所以,第二天一早便尋到了碼頭。

回船上睡了一覺的謝友青急匆匆的下船相迎,龍山屋納久也不多話,先把銅材直接交割給了謝友青,這才領着竇通譯回仲割所辦了手續,然後在去往倉庫提取了貨物。

此時,倉庫已經搬空了,該給日本客商的商品已經給了,該搬回船上的也已經搬回船上了,考慮到青苧占不了多少地方,而那個叫富士屋的礦業經銷商也答應直接將貨物運到船上,所以,謝友青便直接把倉庫退了,然後帶着人捧着十匹雲錦再次前往李旦府上拜訪。

“謝先生,義父正在與平戶藩的家老議事,且麻煩你稍等一下。”

謝友青有些吃驚的看向李九:“原來九哥是船主的螟蛉義子,怎麼不早說的呀!”

李九笑道:“義父有上百個義子,在下普普通通的,有何可以說道的。”

謝友青有些好奇的問道:“那船首這邊最得力的義子是哪一位啊?”

李九立刻阻止道:“這話,謝先生今後不要在義父當面提起。”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