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萬曆年間,薊州人王森篡改白蓮教的教義形成了所謂的聞香教,隨後王森設置了大小傳頭及各地會主,以類似傳*銷的傳教方式大規模傳播聞香教,隨後的幾十年中,聞香教的信徒迅速擴大到了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等省,甚至一度連鄭貴妃宮中都有宦官信奉聞香教的。
不過,王森本人只是一個求財之徒,因此只考慮從信徒手中收刮金錢,而沒有推翻明王朝的政治野心,所以,此時的聞香教某種程度上還算安分守己。
然而,萬曆四十二年,王森第二次被捕入獄,並死在牢房裡之後,聞香教的局面就開始失控了,包括王森之子王好賢、教中高層徐鴻儒、於弘志在內的野心家相繼開始萌生了作亂的念頭。
天啟元年和天啟二年年初的時候,鑒於明軍在東北戰場屢戰屢敗,遼餉的壓迫又十分沉重,於是便決議在當年中秋起兵反明,建立政教合一的聞香教政權。
只是,聞香教這幫人造反並不專業,所以,起兵叛亂的計劃很快就泄露出去了,山東官府便有派人緝拿徐鴻儒的計劃。
徐鴻儒得到了官府內部的聞香教教徒的傳訊,認為事不宜遲,所以便在當年五月初,提前發動了“起義”,為了讓自己的“起義”行動不像是草台班子的鬧劇,徐鴻儒還自稱是中興福烈帝,並且還取了一個大成(乘)興勝元年的年號,有模有樣的當起了皇帝。
而他這個皇帝也不是白給的,這不,起兵后沒兩天,聞香教徒們就攻陷了鄆城、鄒縣、藤縣等地;其中,在攻打藤縣時,全縣居民“什九”都參加了聞香教徒的叛亂,以至於剛剛上任三天的知縣姬文胤僅僅只能驅使寥寥無幾的十幾名“吏卒等陴”相抗,最終無可抵禦,先是被俘,然後被迫死節。
當時,由於內地長期以來處於和平的環境之下,“郡縣無守備”,因此山地“不置重兵”,所以,聞香教徒們倒也所向披靡,但時任山東巡撫的趙彥見勢不妙,立刻“檄所部練民兵,增諸要地守卒”,並“請留京操班軍及廣東援遼軍,以備徵調。”
同時,趙彥還“薦起故大同總兵官楊肇基為山東總兵官”,負責鎮壓聞香教起義。
就在明軍的鎮壓行動開始前,當年六月,於弘志在武邑白家屯起兵,以響應徐鴻儒。
可是就在於弘志率部“號萬人”準備進攻景州時,恰好時任天津海防僉事的來斯行奉調領軍支援山東,途經河間,景州鄉紳曹思誠和知州宗萬化便飛書求援,來軍接信后便立刻“直薄白家屯”,此時於弘志本人還逗留在白家屯內,便被突如其來的明軍所包圍。
於弘志部本不是訓練有素的軍隊----否則也不可能明軍摸到眼皮底下才剛剛知曉----因此,於弘志知道事情不妙,不敢固守,便立刻選擇了突圍,但於弘志雖然打了尚未完成包圍圈的明軍一個措手不及,可其部主力還是被來斯行部所圍殲。
於弘志踉踉蹌蹌的帶着幾個人跑了二十餘里路,正上氣不接下氣之時,遇到了周邊鄉紳葉氏率領的民團攻擊,於弘志遂“為諸生葉廷珍”所獲······
於弘志部在起兵七日後迅速覆滅,讓王好賢和徐鴻儒的“起義”失去了策應,陷入了孤軍奮戰的絕境,但尚且不知道於弘志部失敗的徐鴻儒部並沒有及時實施戰略轉移,反而貿貿然的攻擊兗州這座府城,並在不克之後,襲擾“韓庄、夏鎮”、掠走“漕船四十餘”,使得運到一度受阻,然後又圍困曲阜和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