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48 字 1個月前

第784章

“十兩金如意三十柄、十兩金元寶三十個、五十兩銀元寶三十個、五十兩大銀鋌三十個、十兩銀元寶一百個、十兩銀鋌一百個、一兩小銀餜子三百個、南珠兩斛、紅珊瑚兩樹、犀角十根、象牙三十根、玳瑁飾品二十件、硨磲飾品三十件、乳香三百斤、龍腦三十斤、薰衣草三百斤、泰西自鳴鐘兩座、廣東莨紗綢五十匹、福建漳緞五十匹、鸚鵡一對、孔雀一對······”

看着儀衛奉上的禮單,朱由崧也吃驚李旦的大手筆。

是的,其他不說僅僅是金銀就價值白銀一萬兩以上,其他零零散散加起來也不會抵禦三千兩白銀,這也就算了,朱由崧也不是沒有見過錢財的人,一兩萬銀子也未必在心上,但禮單最後所寫的“千料船兩隻”,實在是投了朱由崧的心思,以至於朱由崧不得不感嘆,李旦能把海貿事業做的那麼大,的確有過人之處。

只是,儘管這份以補賀朱由崧大婚名義呈進來的禮單是如此的豐厚,朱由崧還是不打算立刻回府見李旦,沒錯,堂堂親王世子,又豈是幾萬兩銀子就能打倒的。

所以,就聽朱由崧吩咐道:“回去告訴李諳,李旦就由他和趙魯接待,另外,李旦總不是自己貿貿然的就來洛陽的吧,是福海號雲梯關支店還是順和店清江浦支店陪來的?讓此人把李旦此番來交易的貨物清單整理出來,送與我看。”

朱由崧還有一個水泥工場沒有去看呢,所以他不準備為李旦改變自己的行程,但是他要了解李旦有沒有幫助福王府收集南洋物料,這才是福王府與李旦海商集團合作的根本。

儀衛領命而去了,朱由崧這才與邵存英繼續道:“對於那些洛河書院外舍退出來的那些童生或者連童生都不是的生徒,我估計多半是會賺到本堂和杏林堂學習的,但現在就基本可以肯定,不是全部合適當掌柜、賬房和大夫、藥師的,其中再有汰淘下來的,也要想辦法妥善安置,不能浪費了王府多年的投入。”

為什麼朱由崧會說洛河書院淘汰下來的生徒會多半選擇去管墨堂和杏林堂學習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能進洛河書院的,都自命自己為讀書人,到時候未必彎得下腰來做工匠、農夫,所以要麼不為良相就為良醫,要麼就投身商海,以商號管事為自己的人生新目標了;但越是這等眼高手低的,越有可能一挫再挫,最終兩頭落空。

因此,為了避免到時候真出現兩頭落空,王府投入打水漂的情況,朱由崧覺得有必要未雨綢繆,對其等實施廢物再利用的。

“剛剛,我跟朱琛菥和朱應堦說了,他們可以去洛河書院外舍就讀,然後給各地《毬報》和《商報》寫小品文、市井文,這些再三淘汰的也是一樣,或可以安排他們上一個專門的寫作課,到時候也可以安排到《毬報》和《商報》去做事!”

邵存英一皺眉:“那按世子的意思,是不是要再開一個專門的學堂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