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419 字 1個月前

第800章

天啟二年年底的時候,岌岌可危的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忽然好轉了起來。

這不,被包圍在鄒縣縣城內的聞香教“起義軍”,最終因為糧食耗盡的緣故,不得不於十月十九日向圍城的明軍投降,徐鴻儒本人雖然試圖藉著大隊信徒投降時的混亂,悄悄潛逃,但還是被明軍所捕獲,然後被押完北京,並於當年的十一月,明正典刑了。

而在貴州方向,由於果斷的採用了疑兵之計,使得安邦彥誤認為新任貴州巡撫王三善“有眾數十萬”,正迫向貴陽,因此安部不敢與之交戰,被迫主動撤離了貴陽前線,向北渡過陸廣河,向大方等川貴邊境地區撤退。

王三善部遂不戰而解貴陽之圍,不過此時,貴陽已經被包圍了十個月之久,原來“城中戶十萬,圍困三百日,僅存者千餘人”。

只是,儘管貴陽已經殘破不堪,但貴陽軍民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這就使得安邦彥部叛軍沒辦法席捲整個貴州,從而有效的壓縮了水西叛軍的勢力範圍,並使得部分苗仲、羅鬼部落對安邦彥反明的前景產生了懷疑和動搖,為水西之變的徹底解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至於在四川方向,明軍也對重慶和永寧(敘永)的奢崇明叛軍實施了進攻,雖然還沒有立刻奪回被奢崇明叛軍佔據多時的重慶以及奢崇明部老巢永寧,但也再次沉重打擊了奢部的有生力量,為來年徹底收復整個四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更為重要的東北方向暫時也平靜了下來,其實這主要得歸功於熊廷弼果斷的實施了焦土策略,從而使得經濟上一直非常窘迫的后金政權不得不放棄越過數百里無人區,把勢力擴張到遼西走廊的打算,轉而更多的向蒙古草原方向用兵,以打擊、削弱號稱是黃金家族後裔的察哈爾部,並籍此招攬和吸收蒙古牧民,壯大自身力量。

但不管怎麼說,天啟二年年末的時候,大明似乎迴光返照的出現了中興的跡象,這就讓執政的東林黨人非常的得意,認為是眾正盈朝的結果,於是便想趁着今年外計大獲全勝的餘威,於明年京察時再大顯身手一番。

“情況已經非常清楚了,年後,趙南星、鄒元標他們就要對三黨下手了。”時任南京禮部侍郎的魏廣微一臉陰沉的說道。“亓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已經被他們定為了四凶,肯定要褫斥了,甚至趙南星還要申明憲職,詳加考堪,不使姦邪漏網,這話固然聽起來是義正嚴詞、一心為公啊,可是砍下來的刀,落在誰身上,那可是有前例的。”

魏廣微說的這些是時任左都御史的趙南星鑒於巡按御史因“務於市恩而莫肯任怨”、“舉劾”多不合實際、甚至將“貪者”說成“廉於伯夷”、“酷者”說成“惠於子產”的積弊,而向天啟帝做的奏疏內容,這道奏疏中,趙南星還要求以後凡是巡按御史“差滿”,要“將所舉劾”,也就是讓河南道御史“發單細訪”、“必舉劾允當而後為稱職,否則即以不稱職論”,籍此實現“惕然猛省,共圖百姓之安”。

從表面上來看,這道奏疏寫的是何等的光偉正,也獲得了天啟皇帝的稱讚,但問題是,封建時代哪有什麼法制,完全是人治,因此趙南星的奏疏不過是為了東林黨操控天下巡按,進而操控天下官吏而耍的政治手腕而已,政治經驗不足的天啟皇帝或許還看不出其中的玄機,但天下官員又有誰是看不懂的呢?

“顯伯,這些事跟你有關嗎?”坐在魏廣微對面的男子捋須笑道。“你我都已經是失意的人,東林和三黨傾軋的再凶,總不能連我們這些已經被趕到南京的官都容不下吧?”

此人說到此處頓了頓,然後眼睛里露出一絲奇特的精光來:“再說了,東林與三黨不同,後者以籍貫為紐帶,不是一省之人,再怎麼靠近也是不會被接納的,而東林這邊,只要虛情假意的附和、鼓吹兩句,少不得也會被納為一黨,如此,倒也有了脫離苦海的機會!”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