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83 字 1個月前

第876章

天啟三年十二月,孤軍深入的貴州明軍王三善部,在糧援不濟的情況下,被迫焚燒了在大方一線的營地,然後退兵返回貴陽,但此時安邦彥率兵實施尾隨追擊,致使斷後的明軍中軍參將王建中、副總兵秦民屏等相繼戰死。

此後,貴州明軍被追擊而來的安邦彥部叛軍圍困在了距離貴陽尚有五百裡外的黔西山區之中,一時進退不得;此時,由於糧秣即將食盡,軍無鬥志,所以,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的危局,王三善接受了之前水西降將陳其愚的建議,由小路繞行返回貴陽。

然而,陳其愚乃是安邦彥之前派往明軍營中的詐降者,因此從小路突圍的王三善很快把自己送到了安邦彥叛軍的伏擊圈中,最終,王三善被俘被殺,貴州明軍只有極少部分突圍返回了貴陽,其餘大部戰死在了黔西山區之中。

得到貴州方面的急報,北京的東林黨人氣急敗壞,當即拿掉了見死不救的楊述中的總督職務,調支持東林黨的鄖陽巡撫蔡復一接任貴州巡撫,繼續主持消滅安邦彥及奢崇明兩部叛軍的軍事行動。

可現在的問題是,貴州明軍的脊梁骨已經被打斷了,即便神仙來了也改變不了敵強我弱的局面,所以,匆匆趕到貴陽接任的蔡復一,只能與臨時主持貴州軍務的軍務總理魯欽一起,暫時維持貴州現有局面,進而無可奈何的與忐忑不安的貴陽軍民一起,等待新的援軍的到來。

而在明廷抽調新的援軍抵達之前,安邦彥和被川中明軍驅趕到水西的奢崇明的勢力又重新擴張起來,安邦彥隨即自稱“四裔大長老”,奢崇明也自號為“大梁王”,於是,西南的局面再次糜爛了······

對於明廷來說,天啟四年顯然也不是一個好的年份,這不,西南局面惡化的消息剛剛傳到北京,杭州這邊又鬧起了兵變----天啟四年正月,杭州謀諸生(秀才)家張燈結綵,準備歡慶元宵,結果不慎失火,引燃了房屋;當一眾鄰里正在着急救火時,杭州前衛的士兵發動了兵變;當時,有一名楊姓的把總試圖阻攔亂軍,但卻被作亂的士兵們“懸之高竿,欲以弓矢斃之”,好在,海防都司名下的兩名游擊出面安撫和犒賞,這才把亂兵勸下,阻止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只是,杭州兵變及其解決的消息剛剛傳到北京,薊州、永平、山海關等地就開始連續地震,等拖到了二月三十日,更是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灤州(灤縣)地震。

並留下了,“灤州大震,壞廬舍無數,地裂涌水異物”、“樂亭舊鋪庄,地裂涌黑水,高尺余”、“遷安聲如巨雷,塌壞城垣民舍無數”、“盧龍震倒官民房舍甚多”、“京城內宮殿動搖有聲,銅缸之水騰波震蕩”的明確記載。

而且這場地震的餘震不斷,有的一日二、三震的,如東安便有“辰巳時地震,至申時又震,從乾起有聲”的記錄,又如遷安有“一日數十震”的記錄,但更多的地方,諸如盧龍、灤州等地的餘震一直持續了四十多日,才告安穩。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