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要知道,從張四維之後算起,歷任內閣首輔大臣大都吸取了張居正死後遭清算的教訓,不大願意攬權,而六部從嘉靖年間起被內閣壓制,一早就想伸張獨立行政權,如今見首輔主動放棄攬權,便立刻反攻倒算,如此一來,便導致了從萬曆中後期開始,相權被極大的削弱可。
具體到了葉向高這裡,由於他本人的處世方式比較軟弱,內閣就更是指揮不動包括吏部在內的幾個有實力的大部了,而偏生當下吏部尚書趙南星又是一個強情人物,整頓吏治的時候,大刀闊斧,根本就不和內閣打招呼,簡直把內閣當成了空氣。
葉向高對此,那是相當的不滿,就或託病不出或經常性上疏辭職,一副任由趙南星去碰壁撞牆,決不施以援手的做派,因此,東林黨內的分歧實際已經明顯化了,若不是還有三黨殘餘和閹黨這回事,內部早就鬥起來了。
而這次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也是一樣,楊漣事先跟同屬東林的左光斗、魏大中、李應升等都進行過商議,惟獨不跟作為首輔的葉向高彙報和通氣,葉向高也是楊漣上疏后才知道原委的,實在是很沒面子,自然而然的,是不想助楊漣一臂之力了。
當然,葉向高也不會樂見東林黨在此事上一敗塗地,然後聲勢大減的。
葉向高的如意算盤是,楊漣此次出擊確實夠魏璫喝一壺的,但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那麼到時候他來收拾殘局,並賣魏忠賢一個面子,如此便可以同時討好皇帝和東林黨徒了。
既然現在已經是到了單憑楊漣等人無法挽回的程度,葉向高便決心出手了。
天啟四年六月十一日,由葉向高領銜,全體閣臣聯名向天啟帝上了一本奏疏。
奏疏的前半部分把魏忠賢的政績誇了一通,然後提出一個居心叵測的建議:“陛下誠念忠賢,當求所以保全之,莫若聽其所請,且歸私第,遠勢避嫌,以安中外之心;中外之心安,則忠賢亦安。”
但這個奏疏實際並未徵詢過顧秉謙、魏廣微的意見,因此實際是葉向高裹挾反對派搞的花樣,對此,天啟帝顯然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所以,天啟帝立刻批複道:“舉朝哄然,殊非國體。卿等與廷臣不同,宜急調劑,釋諸臣之疑。”
這份批複的語氣實際上還算比較溫和的,但是裡面透露給葉向高的,卻是一個重重的警告,這個警告,葉向高收到了,因此原本就沒想着一杆子把魏忠賢和閹黨打死的葉向高退縮了回去。
然而,葉向高選擇了明哲保身,但東林黨的其他人不幹,因此,在天啟帝詔書明確宣布大小官員不得隨意附和楊漣彈章,再三上疏彈劾魏忠賢后,還是有人冒險上疏攻擊魏忠賢。
見自己的聖旨也擋不住東林黨這種黨同伐異的前赴後繼,天啟帝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