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其實神社裡的神官、巫女一早就看到了淮乙一號靠岸的過程,然而老胳膊老腿的幾個人是不可能阻止得了淮乙一號的行動的,所以,神官在派出了神社裡唯一的年輕人去通知本郡武士后,在巫女的幫助下穿好了平日大型慶典才能穿着的神官禮服,靜靜的等待着命運的抉擇,卻沒想到,對方並沒有一擁而上,而是派來了溝通的使者。
既然如此,神官便坦坦蕩蕩的質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從平戶雇傭的通譯是中日混血兒,說著一口流利的九州方言,就聽他回復道:“我們是大明的海商,不幸在海上遇到了風浪,飄蕩到了貴地,希望能從貴地獲得飲水和木料上的補給,若是還能提供一些食物的話,那是最好不過的,我們可以付錢。”
是的,付錢,船上當三的假錢有上千貫之多,用掉其中一部分,也不打緊的。
神官眨了眨自己的三角眼,搖頭道:“德照神社只有一口泉眼,出水有限,只怕是無法供應貴方大船的,另外,神社裡也只有些許米糧,自用都不夠,實在無法售賣於貴方,不過,本社已經派遣出仕去通報地頭了,貴商可否稍等一會,自有領主來與貴方交涉。”
所謂出仕,就是神社裡最低等級的人員,類似於見習人員,然而在島后島這座小小的德照神社中,出仕實際已經是老神官的繼承人了,因此,老神官把出仕派去通知地頭武士還有保存繼承人的意思。
但通譯卻聽出了老神官話里的潛台詞:“貴方已經通知本地武士了嗎?這樣也好,大家能坐下來定個規矩,彼此約束,也是好事啊!”
如果本地武士能確保淮乙一號的安全,那船上護衛這塊的壓力就小了許多了,反之若是談不妥的話,淮乙一號也好及早離開,然後去找能溝通的人進行溝通,免得耽誤了維修和返程日期。
老神官心思一動,立刻覺察出一絲不同來,便探問道:“本地並非通商要地,貴商怎麼就流落到本島來了?”
通譯登陸之前已經得到了白彥青的授意,因此從容的回復道:“本船原是去朝鮮江原道貿易的,哪成想運到了大風浪,昏天暗地的就來了此地,還未請教閣下,此處是哪裡呢!”
老神官答道:“本地是隱岐國越智郡治下五箇村,如今歸屬於松江堀尾老爺家統轄,本地的領主是隱岐家,石高三千石,麾下有五十武士和六百足輕。”
老神官當然誇大了隱岐家的實力,區區3000石的小領主,又怎麼可能擁有50名脫產武士呢,養都養不起啊,至於600足輕更是誇張了,只怕是整個隱岐群島的農夫加起來,也就這個數字了。
只是,熟悉日本情況的通譯並沒有揭穿老神官的意思,反而笑道:“倒是一方豪強,這樣更好了,我們也不用去找第二家採買物資了。”
老神官無言以對,此時就聽通譯問道:“您這邊什麼時候派人去通知的本地地侍,趕過來又需要多久,我好派人回稟船上,不要讓船上的同伴誤會了。”
老神官心裡一慌,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往返道路曲折,需要小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