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柳河慘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北京,熊廷弼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
對於熊廷弼的死,有人說是因為黨爭,但事實上當初三法司會審時,只有顧大章為熊廷弼辯護,認為熊廷弼不應和王化貞同罪,其餘人都支持熊廷弼和王化貞同罪的,而在參與會審的三法司中,左都御史鄒元標是東林黨領袖,大理寺卿周應秋當時還不是閹黨成員,刑部尚書王紀中立,因此可知熊廷弼被判處死罪,和他在泰昌元年九月,九卿六部會議時被罷免遼東經略是一樣的,都是人緣不好、沒人為他說話的結果,和東林黨、魏忠賢關係不大。
當然,後來嘛,熊廷弼的確與東林黨走的比較近,所以同案的王化貞被殺了,他卻在東林黨的保護下,暫時保住了一段時間的性命;但成也東林黨,敗也東林黨,由於熊廷弼跟東林黨走近了,所以,在閹黨與東林黨的鬥爭變得激烈后,他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閹黨要拿下來立威的一個目標,只是,這其實也不是熊廷弼最終難逃一死的根本原因。
真正讓熊廷弼命喪黃泉的還是天啟帝對他的憤怒。
事實上,當初廣寧失陷后,天啟帝雖然對熊廷弼很是失望,但並未因此重責熊廷弼。
這一點可以從天啟帝對熊廷弼和王化貞一人逮捕一人回家候查的處置方式不同,可以看出來的;此後,郭鞏和周宗建二人對熊廷弼案的爭辯、熊廷弼被彈劾在監獄內外交通(給人逮住了現行),給了天啟帝一種熊廷弼積極找人救護脫罪的印象,但這並沒有引發天啟帝對熊廷弼的憤怒,甚至還認為這是人之常情,畢竟,千古艱難惟一死嘛,是人都有求生慾望的。
然而賣身投靠魏忠賢的馮銓此時向熊廷弼發出了致命一擊----因為朱由崧早年給天啟帝送小說的緣故,天啟帝很喜歡讀這種閑書,結果馮銓便拿出來一本《遼東傳》給天啟帝看,這是一本街頭刊物,內容表達了對熊廷弼的同情,但問題天啟帝讀罷之後,卻認為這是熊廷弼自己在給自己臉上貼金,然後裹挾民意倒逼中樞釋放自己,這就讓天啟帝很是生氣----天啟帝認為熊廷弼此人實在奸巧,便下令處決。
看到內閣奉旨票擬的結果,王體乾覺得不太妥當,便進言天啟帝在聖旨中加上了“卿等面奏”之語,把殺熊廷弼的責任推到內閣身上。
就這樣,天啟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聖旨正式頒下,內中詔曰:“八月二十一日······卿等五員(指內閣眾人)面獻刊行有像遼東傳一冊······奏曰,此熊廷弼所作,掩飾誇功,希圖脫罪,朕親覽之,豎發切齒,此蓋熊廷弼奸謀不淂肆行於朝,今又敢以流言煽惑於野,且心懷不軌、辱國喪師、惡貫滿盈、罪在不赦······又刻書惑眾,情益難容······宜亟加兩觀之誅庶,大快萬民之憤,卿等既擬諭來具見獻書,忠懇至意,朕甚嘉焉,卿等可即傳示刑部等衙門,着便會官速決了,以為人臣辱國偷生、罔上不忠者之戒,特諭!”
如此一來,熊廷弼就在劫難逃了,當晚根據新入內閣的黃立極“半夜傳旨,即能了結”的建議,熊廷弼在留下了“他日倘拊髀,安得起死魄?絕筆嘆可惜,一嘆天地白”的絕命詩后,被砍下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