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36 字 1個月前

第1066章

大明天啟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時年68歲的努爾哈赤病死於返回瀋陽的路上。

關於努爾哈赤的死,《滿文老檔》記: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因病前往清河湯泉洗浴(遼寧省清河縣);至八月初一日,命二貝勒阿敏殺牛燒紙,向神祈禱消災----這表明努爾哈赤的病已經惡化,溫泉洗毒不見效,只好求神靈來保佑;延至八月七日,努爾哈赤的病情繼續惡化,已危在旦夕,於是在他神志還清醒時,努爾哈赤決定回瀋陽,因為他不想在外地“歸天”,一定要回到瀋陽寢宮,大妃(皇后)奉命趕來迎接;船行至渾河,與大妃相遇,繼續趕路,八月十一日未時(13時至15時),船行抵距瀋陽40里的瑗雞堡時,努爾哈赤病逝。

《清太祖實錄》卷十,對此的記錄是:(七月)癸巳(二十三日),上不豫(生病),幸清河坐湯;八月丙午(初七日),上大漸(病情惡化),欲還京(瀋陽),乘舟順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來迎,入渾河。大妃至,溯流至瑗雞堡,距瀋陽城四十里;庚戌(十一日),未刻,上崩。

但努爾哈赤死亡的消息傳到北京后,卻引起了一系列的奇談怪論。

譬如那位民科軍事專家就給自己貼金道:“皆雲奴酋恥寧遠之敗,遂蓄慍患疽,死於八月初十日。”

又譬如,御史汪若極進一步確認:在寧遠城下,“奴焰大挫,一旦疽發而伏天誅”。

以中醫觀之,所謂“惡瘡”致病之由,多因心火過盛,以至毒火攻心而引發。努爾哈赤何以至此?

在某些人看來,努爾哈赤攻戰40餘年,百戰百勝,大明好幾個督師、經略、總督、巡撫都拜在他手上,暮年卻沒拿下一個由小小道台守備的區區小城,所以回歸瀋陽后,努爾哈赤便百思不得一解,情志不舒,加之年事已高,終於釀成不治之症。

此外,又有人根據寧遠之戰中,身處寧遠城中的朝鮮官員韓瑗“奴兒哈赤先已重傷,及是俱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懣恚而斃雲”的記錄,說什麼努爾哈赤是因為在寧遠城下受了炮傷,久治不愈而死的。

甚至還有人引用高第“槍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從賊抬雲,放聲大哭”的奏報,非要將這個所謂的大頭目認定為是努爾哈赤;另外,還有人臆測努爾哈赤於“寧遠早撤,恐有隱情,但受傷為機密事,不能公開真情”云云。

總而言之,顯然是一定要把努爾哈赤的死歸功於了那位民科軍事專家堅守寧遠的成果。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固然是擊斃敵酋比敵酋自行病死更能激起軍民的鬥志,另一方面也是政治鬥爭的需要,這裡要說一萬遍,那位民科軍事專家是閹黨,他的勝利就是閹黨的勝利,對於平息因為天啟帝頒布罪己詔引起的政治動蕩是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的,足以證明在魏忠賢等閹黨骨幹的領導下,大明正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證明閹黨的能力絕對不是東林黨那種渣渣可以相提並論的。

所以,各種因素彙集到一起,便有志一心的造成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局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