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25 字 1個月前

第1104章

天啟七年四月十八日,出征的后金軍回到瀋陽,此時阿巴海已經獲悉明軍開始再造寧錦防線的消息,決定立即出兵寧、錦,打破袁崇煥的計劃。

五月初六,后金兵自瀋陽出發,此次出兵是皇太極登上汗位以來第一次御駕親征,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碩托、阿巴泰、杜度、德格類、濟爾哈郎、阿濟格、岳托、薩哈連、豪格等后金親貴悉數跟隨,八旗的八個旗主中也只有正白旗旗主多鐸----多鐸應該是因為年紀太小,當時只有14歲----沒有出征,其他七位旗主悉數出征。

由此可以說,后金方面在此役中是投入了絕對主力的。

由於民科軍事專家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已經用和談的手段拖住了后金方面,且認為以鄰為壑的手段讓侵朝的后金軍疲憊不堪了,因此遼西明軍對后金軍的進攻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警覺,結果在後金軍的快速推進下,寧遠方向的警戒哨根本來不及向後方報告警訊,便被后金軍的前哨部隊消滅殆盡了。

五月十一日,皇太極率領兩黃旗和兩白旗,開始進攻大凌河城。

因為前哨沒來得及發出警告就全軍覆沒了,這就導致了后金軍已經出現在大小凌河等城不遠了,才被兩城明軍所發現,於是,大小凌河等地的明軍當即就慌了神。

是的,大小凌河城目前都在建築當中,根本就沒有建成,根本不足以據守,無奈之下,兩地明軍只好丟下尚在建設中的城池及大量糧秣物資,殺開腳丫子向已經完成城池建設的錦州逃去,后金軍便在後方好整以暇的一路追殺,將明軍逃亡之路變成了一條充滿屍骨的“血路”,明軍一路上遺屍累累,慘不忍睹。

然而,當大小凌河的修城明軍好不容易跑到了錦州城下,錦州守軍卻避而不納,當然,錦州守軍是有道理的,誰知道這些潰兵當中有沒有后金軍的奪城敢死隊和內應啊,放他們進來,一旦后金軍攻城時裡應外合怎麼辦,卻是不能為了救這些潰軍而搭上了整個錦州的軍民。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潰軍中沒有隱藏后金軍、也沒人當后金軍的內應,明明后金軍可以一個猛子全部消滅這些早已經暈頭轉向的潰軍的,為什麼會如貓戲老鼠一般,不立刻痛下死手呢?其中有沒有利用錦州收攏敗軍的機會,趁機發起進攻的打算呢?總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為了錦州城內的軍民,守軍只能對同儕見死不救了。

錦州守軍的理由完全可以擺上檯面,但可憐大小凌河的明軍,好不容易從一路追殺中脫身,卻沒辦法徹底的安全,無可奈何之下,就只能越過錦州繼續往南跑,但已經精疲力盡的他們又怎麼可能跑過騎着馬的后金軍呢?

最終,這些好不容易從大小凌河城逃出來的明軍,被另一路直撲錦州的后金軍殺的片甲不留,成為了陣亡數據中的可悲一員。

在大小凌河城失陷,守軍被屠戮的時候,莽古爾泰則率領正藍旗,攻下了右屯。

右屯的情況也是一樣,城池並未修復,所以,守軍也只能選擇倉皇後撤,但一樣被后金軍消滅在了後撤的路上。

隨即,后金軍主力便合圍了錦州。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