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朱由崧附和道:“正是,努力過了,大家就可以聊以自慰了,不必一定要跟會試死磕,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啊!更何況,國朝舉人也是能入仕的,真想當官,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柏芝英搖頭道:“我叔父也是舉人入仕,一路上艱辛可用斑斑血淚來形容了,所以,若是不能中了進士,我可不願意為那五斗米折腰啊!”
一中舉人,就會有人來投獻,轉眼間就能坐擁千畝良田,再加上中舉人本地勢家送的禮,新科舉人根本不用武斷鄉曲,就能做一個足谷翁,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以舉人身份入仕,受進士官的腌臢氣的。
眾人聽罷又是一陣唏噓,此時就聽常文傑問朱由崧道:“小宋現在是什麼出身?”
朱由崧笑道:“我哪,沾了祖上的一點便宜,有個世職在身,但比不得你們這些孝廉有前途啊,也許再過兩年,以國朝以文御武的傳統,幾位就是我的上官了,到時候,可要高抬貴手,給個體面呢。”
如今武官子弟乃至武官本人讀書的也很多,所以,聽朱由崧這麼一說,倒是沒有人歧視朱由崧的身份,甚至李岩還饒有興趣的問道:“遼東正在用兵,小宋少年英銳,將來少不得掛印封侯的。”
朱由崧擺擺手:“掛印封侯,我就不想了,只求將來能老死床上即可!”
朱由崧一副不想說下去的樣子,眾人自然不好逼迫,但柏芝英卻突然放聲道:“十年用兵遼東,國朝損兵折將數十萬之眾、消耗國帑千萬,卻屢戰屢敗,建虜真有那麼可怕嗎?”
李岩一看就是不關心軍國大事的,聽完柏芝英的話后,居然反問道:“不是寧遠和寧錦兩役都贏了嗎?建虜已經畛滅不遠了,宗杜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呢?”
趙一為搖頭道:“邸報上的東西,可不能光看表面文章的,寧遠雖勝利,不過獲建虜二百多首級罷了,但覺華島七千將士卻被建虜屠戮一凈,聚明兄,你說,這是勝利還是失敗?”
牛金星沒有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研究兵法,因此對遼事也十分關心,刺此刻見趙一為把寧遠大捷的真相給揭露了,便接話道:“寧錦雖勝,但朝鮮卻被建虜施虐了,因此對建虜來說,不過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罷了,至於期間三城失陷、將士被戮、糧草失陷,更是避而不談,無非是閹黨執政,掩過為功,喪事當喜事辦罷了,否則,那遼撫袁承煥為什麼會在功成之後被罷官免職呢?”
李岩倒吸一口冷氣:“那,那遼事就不可為了?”
常文傑言道:“未必,今上既然銳意進取,必然會在遼事上有所施展,若朝廷在遼事上得人,遼事未必不能改觀呢!”
牛金星則看向朱由崧道:“小宋,我們是在紙上談兵,你且說說,遼事還有救嗎?”
朱由崧知道牛金星在考校自己,籍此來判定日後是不是可以跟自己更親密一些,所以,便不動聲色的說道:“遼事不是不可為,但要遼事可為,那就要花錢,花大錢,那朝廷要怎麼來錢呢?”
朱由崧掃了掃面前的舉人們,冷冷的說道:“先帝用閹黨,就是因為閹黨能搞來錢,所以閹黨在位期間,好歹還是保證了遼東的軍費供應,所以,寧遠和寧錦打得再難看,也好歹守住了關鍵的城池,能在面子上說成大捷;可是,眼下,今上大興逆案,閹黨頭面人物被一掃而空,正所謂人亡政息,沒有閹黨主持斂財,你們說,錢從哪裡來,遼東又怎麼打呢?”
常文傑搖頭道:“小宋,你這話就偏頗了,今上雖然處置了閹黨,但並非所以閹黨的政策都否定了,譬如《三朝要典》,東林那邊一直要翻案,可今上不是一直沒有同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