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是的,下雨了,噼里啪啦的雨水從天空灑落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一道道命令從莽古爾泰的營帳里傳了出來,各路后金軍蜂擁而去,直撲圖們江一號商棧而來。
由於一開始雨還不是很大,所以商棧的瞭望哨第一時間發現了后金軍的動靜。
於是,在瞭望哨的提醒下,頂着從天而降的雨水,保衛團的弓手們衝上館牆,將附在外館牆的內壁和內館牆內壁的兩塊木板先後樹了起來,隨後兩塊木板一同下放,瞬間在館牆的兩面牆體之間形成了一個跟明軍守城所用的懸戶用途差不多的三角形的木棚。
說起來,之所以保衛團這邊,平時不將這些三角形木棚搭建起來,主要是木棚會部分影響守衛者的視線、縮小守衛方的射界,並影響左鄰右舍的增援速度----原來射手射擊時,也不妨礙後方一人通行,但現在兩塊木板一斜,銃手就只能待在三角木棚中間高度最高的地方完成裝填過程,援兵進出便為其所阻,極不方便。
接下來,弓手們又在一個個三角形木棚的內部及兩側進口出釘上防水的油布,然後又向商棧外的方向,推開三角形空間一側的預先設置的窗戶,支上撐棍,使之朝着天空方向,如此一來,一個防雨的工事便完成了,等到后金軍興沖沖的越過長壕衝到木刺樁邊奮力砍伐的時候,迎接他們的,還是如炒豆一般的排銃聲。
連綿不絕的銃聲,讓后金軍上下傻眼了,好在,打頭的都是漢軍或輔軍,旗兵主要是作為接應力量置於後方的,所以損失非常有限,但被預料不到的排銃正面橫掃的漢軍和輔軍,就慘了一點,當場就丟下小二十具屍體和差不多相同數目的傷員。
莽古爾泰見狀發狠了,他一方面勒令漢軍和輔軍繼續砍伐木刺樁以吸引視線不良的保衛團繼續向他們開火,另一方面以幾名巴雅喇兵和精銳馬甲、步甲組成突擊小組,藉助守軍火力為砍伐木刺樁陣的漢軍所吸引的機會,直衝通道底部,然後以伐木斧為梯子,登梯上牆實施強攻;莽古爾泰還決定一旦突擊小組進攻得手,後續部隊將立刻源源不斷的冒雨投送過來。
不能不說,莽古爾泰的設計是精妙的,因為,館牆上的火銃手的的確確都被不顧傷亡繼續砍伐木刺樁的漢軍和輔軍所吸引了,再加上雨越下越大,商館內瞭望塔上的觀察哨一時間也沒法看清后金軍突擊小組的行動,以至於,部分后金軍突擊小組真的就衝到了館牆邊,並利用伐木斧在館牆上構築了兩條攀爬通道。
但等后金的突擊隊爬上去了才知道,困難還在後面呢----第一,館牆外牆頂部全部都是削尖的,后金軍想要躍入牆內就必須小心避讓尖刺部位,甚至要側着身防止衣甲被掛住;第二,館牆內外牆之間通道的設計寬度非常古怪,直接從外牆跨至或跳至內牆上嘛嫌寬了,直接往內外牆的通道跳嘛,卻有些窄了,容易在下來的時候一頭撞到了內牆的外側;第三也是最關鍵的,現在幾個三角木棚那麼一搞,留給爬上來的八旗兵落足的空間就非常狹小了,八旗兵們就只能先跳到三角形朝外一側上,在就勢落地,但就算他們能順利的踩在平開的窗戶板上,撐棍也是絕對支撐不起他們的重量的,到時候人直接往下滑落的話,就只能夾在三角空間與外牆內壁間狹窄的空間里難以動彈了,反之,若不能順利的踩在窗戶板上,那就直接掉進狹窄的空間中了,畢竟現在雨勢不小,三角木棚的外側可是滑溜溜的,難以下足。
能入選巴雅喇兵的都是狠角色,所以,最先爬上館牆的兩名后金軍,乾脆用力一跳直接砸向三角木棚。
可這些構成三角木棚的木板都是用10cm以上的厚實松木板製作的,又採用了巧妙的力學結構,可以通過內外館牆有效的分散受到的力,所以巴雅喇兵這麼一跳,雖然一隻腳砸穿了木板,但身子反而卡在了中間,唬得三角木棚內部的銃手,要麼立刻頂着木板開槍射擊,要麼則抄其隨身的腰刀向後金兵的腿上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