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五日,遼鎮爆發以欠餉名義的兵亂,亂兵“露刄排幕府縛自肅及總兵官朱梅、推官蘇涵淳、州同知張世榮,置譙樓上捶擊交下”,時任遼東巡撫的畢自肅不堪受辱,遂於當年八月“丙申自經死”。
對此,畢自肅的哥哥,時任戶部尚書畢自嚴向崇禎帝哭訴道:“叩閽請餉之疏自五月來,不啻舌敝唇焦淚盡成血,雖屢廑明旨催發,而他人視之蔑如也,當六月間外解不繼,固難投醪而挾纊。逮七月初,外解漸充,又將那東以補西,豈非臣弟之厄數當畢,命於此日乎?各邊舊餉亦有遲至十餘月者,然其兵則土著也,其所靠不專在戶部,年例仍有民糧屯糧在也,即所欠亦系歷年壓支相延日久,非真數月無餉也······說者曰:借口索餉,或有別情······”
但民科軍事專家到任后,卻以避免激蕩軍心為由,只處置了田汝棟、舒朝蘭、徐子明、羅勝、賈朝吹、劉朝奇、鄒滕、朝化、王顯用、彭世隆、宋守志、王明、宋仲義、李友仁、張文元等普通士兵以及負有“包庇縱容”責任的中軍吳國琦,其餘相關將領只落了一個不輕不重的“待處分”,甚至連以及確定的“亂首”楊正朝、張思順兩人也被豁免了死罪,然後以軍前效死的名義給釋放了。
至此,整件事就這麼不明不白、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當然,這麼做是沒辦法向明廷交代的,所以,民科軍事專家就夥同遼鎮軍門炮製除了一個所謂的“黃泥窪大捷”來----崇禎元年八月十一日,前鋒總兵祖大壽戰於黃泥窪,以捷聞;又八月丁未,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御之----在給明廷的奏報中,民科軍事專家聲稱“出塞血戰,斬級一百一十八級,遼人復遼,此其首選矣”。
可問題是,黃泥窪在遼陽西北方四十多里,瀋陽西南方一百三十多里,距離祖大壽駐紮的錦州直線距離更是高達三百多里之遙。
而眾所周知的是,后金雖然表面上控制了東北大部分地區,但實際只是個空架子,百姓被大量遷移集中居住,遼東的土地被大面積的拋荒;如果,祖大壽是象毛文龍那樣打游擊戰,一路潛行到黃泥窪,打了當地后金軍一個措手不及,斬級一百一十八級,這是很有可能的,但說“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御之”,那肯定是胡扯蛋了。
須知道,黃泥窪距離祖大壽駐紮的錦州直線距離三百多里,后金軍攻打黃泥窪,就算沒有袁崇煥的命令,祖大壽得到消息直接出兵防禦黃泥窪,時間上也來不及。
更何況,說什麼“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御之”,那就更胡扯蛋了,民科軍事專家可是遠在寧遠,距離祖大壽駐紮的錦州,直線距離還有120里,通信兵從黃泥窪出發,跑了400多里到寧遠報告袁崇煥,然後再跑120里到錦州,將袁崇煥的命令傳達給祖大壽,然後祖大壽的部隊行軍300里到達黃泥窪防禦后金軍的進攻,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行軍三百里是個什麼概念?
就算是清一色騎兵不要輜重後勤,行軍三百里,也得三天----另一時空中,稍後發生的己巳之變中,趙率教的四千騎兵就是這樣急行軍三天趕到遵化,結果精疲力竭的趙率教軍中伏被殲。
反倒是祖大壽的軍隊,在得到袁崇煥的命令後行軍三百里趕在後金軍到達黃泥窪之前進駐黃泥窪打退後金軍?!
除非祖大壽的部隊是機械化步兵了,否則,就是擺明了糊弄北京,至於這件事是民科軍事專家的安排----或為了配合五年復聊的豪言壯語、進一步忽悠崇禎皇帝----還是遼鎮將門的自行其是,其實沒必要分的那麼清楚,因為一句話就能涵蓋了這件事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