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當值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沈良佐輕聲細語的請示崇禎皇帝道:“皇爺,剛剛接到洛陽福王爺奏請回京探問神廟老貴妃的疏章,還請皇爺示下該怎麼回復?”
聽完沈良佐的報告,崇禎皇帝眉頭緊鎖的問道:“神廟鄭老貴妃的身子骨怎麼樣了?”
沈良佐回復道:“自上次卒中以來,雖說不至於江河日下,但也遲遲未見大好,奴婢又問過太醫院,太醫院使言道調養得法,或還有十年之壽數,然,太醫院向來諱言貴人生死,只怕是有些言不由衷的。”
崇禎皇帝的表情古怪起來:“那按司禮監的意見,該不該讓福王回京呢?”
崇禎皇帝登基后,已經安排瑞王、桂王、惠王等之前一直滯留在北京的皇叔,先後就藩離京了,目的就是不讓這些宗室尊長威脅到自己的地方,所以,又怎麼可能前門驅狼,後門迎虎呢?
沈良佐等司禮監諸太監自然一早窺得崇禎皇帝對藩王的態度,所以便順着皇帝的意思說道:“奴婢等以為,既然太醫院或能保證神廟老貴妃痊癒,當不必讓福王進京拜見了。”
崇禎皇帝搖頭道:“不妥,不妥啊,福王差不多也有七、八年沒有回京了,如今扣住一個孝字,朕如何能拒絕啊!”
是的,當初崇禎皇帝一登基,就大張旗鼓的追謚生母劉氏為“孝純恭懿淑穆庄靜毗天毓聖皇太后”,將她從簡陋的墳墓中遷出,與父親光宗合葬慶陵,籍此彰顯自己的孝道,如今福藩以避免“子欲養親不在”的理由申請回京,卻是一樣是拿住了“孝”字,總不能崇禎皇帝自己講“孝”,而不讓其他人盡“孝”吧。
沈良佐遲疑了一會,提醒道:“神廟過世之際,福王也申請回京,但當時光廟不許······”
沈良佐的意思是說,福王當年可是唯一沒有能回京給神宗皇帝送葬的神宗親子,既然當年光宗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崇禎皇帝如今也不是不可以效仿的。
聽沈良佐提到生父,崇禎皇帝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絲厭惡的表情,但很快,崇禎皇帝收斂的外露的不滿,淡然的說道:“父皇當年不許福王回京,是有緣由的,然而再有緣由,也是父皇一生的污點,朕不取啊。”
是的,光宗嚴防死守,但到了熹宗皇帝的時候,不是一樣還得讓福王回京嘛,所以,“孝”字一道乃人倫大道,與“忠”道並仲,是國家基石,是歷朝歷代帝王統治根本手段,就連皇帝也無法以公開的方式阻止他人“盡孝”的。
沈良佐見崇禎皇帝的態度游疑,心中暗暗叫苦,但表面上卻不得不提議道:“要不,就先拖一拖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