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崇禎二年八月末,鄭貴妃的病情日趨惡化,消息傳到洛陽,福王再次上疏申請回京,這一次,崇禎皇帝再也沒辦法拖延了,因此只能在當年九月十七日,下旨同意福王北上。
接到北京的同意北上的詔書,福王急不可待的催促上路,但鑒於此時姚妃的身子也有不適,且朱由崧的幾個孩子都很年幼,不方便上路,也適應北京的氣候,再加上福王京邸也不夠大,不足以容納如今已經人丁興旺的福王府眾人的緣故----其實都是理由,實際是朱由崧知道后金即將入侵,不想讓身邊人一起被困在北京城裡,當然,朱由崧自己也不想這個時候去北京,但嫡親祖母病重將亡,他要是不去,那孝道上就有虧欠了----所以,此次北上的主要人員只有福王、陪伴福王的鄒夫人、朱由崧三人。
人少,當然有人少的好處,這不,九月二十三日得到了旨意,十月十一日,福王一行便進入了北京城,可謂是迅捷異常----當時,天寒水枯,運河已經幾乎不同通行了,所以,這個速度已經算是非常快了。
福王府一行抵達北京的第三天,十月十四日,崇禎皇帝於乾清宮接見了福王父子。
不過,這次接見的時間很短,雙方只說了幾句場面話,就結束了,並沒有進行太多的交流,以至於福王根本來不及向崇禎皇帝申請鄭貴妃陪葬定陵的事,只是獲得了每日進出紫禁城,探問鄭貴妃的准許。
隨後幾天,崇禎皇帝沒有再召見福王和朱由崧,對此,福王和朱由崧也沒多說什麼,只是每日前往紫禁城探問卧病在床的鄭貴妃。
鄭貴妃的神智此時還算清醒,但因為中風的緣故,早就不能說話了,所以,看到多年未見的兒子和長孫,雖然心裡激動,可能做的唯有眨眼流淚而已;見到母親已經一副風燭殘年,不久人世的樣子,福王也是每每心情激蕩、淚流不止。
等到最初的哀傷過去之後,已經意識到鄭貴妃撐不久的福王便試圖再次面君,以便爭取鄭貴妃陪葬定陵的權力,然而,這個時候,福王卻已經沒辦法見到崇禎皇帝了。
早在福王府一行人抵達北京之前,就有御史發出警報,說后金攻擊在即,崇禎皇帝立刻派人聯繫薊遼方面,確定后金軍的動向。
結果民科軍事專家一方面隱瞞了八月末后金進攻遼西,拆毀右屯衛城城堡的消息,一方面卻報告后金兵可能對寧遠等地實施攻擊,並要求明廷立刻向寧遠增兵,另外再調動一部分兵力到山海關作為寧遠的后應----也就是說,民科軍事專家沒有意識到后金有繞過遼鎮,攻打薊鎮的可能,至於這種安排是不是有意調動直隸等處守軍,方便后金入侵,以便迫使明廷同意他提出的與后金議和的主張,就見仁見智了;另外,關於后金入侵之前,嚴重缺糧,民科軍事專家以拉攏蒙古部族為由,大肆通過蒙古各部向後金走私的事情,不說也罷。
好在時任順天巡撫的僉都御史王元雅認為後金可能攻打寧遠的情報是不正確的,所以,在他的堅持下,京畿地區的守備部隊才沒有大規模的調動到了山海關以西,否則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
但王元雅無法改變的是薊鎮兵力薄弱,守軍疲敝的局面----民科軍事專家一到任,就迫使明廷答應每年給遼鎮80萬兩軍費,而在之前,依照孫承宗制定的作戰方略,明廷連年投入了巨額軍費在遼西修建城池,可明廷的財政一直是非常緊張的,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的策略來應對入不敷出的局面,這就導致了在薊鎮、宣大等其他九邊的投入嚴重不足;沒有錢,口號喊的再響,戰守之策再萬全也沒用;因此,別扯什麼民科軍事專家早先就提醒過薊州的問題,擔心后金繞擊薊州的奏報了,明廷實際就是個篩子,這種奏疏,實際跟當面提示后金,大明的防務漏洞沒什麼區別----結果就是,當年十月二十六日,后金軍破喜峰口、洪山口、大安口,分兵三路入寇,薊州守軍不堪一擊,京師門戶由此頓開了。
入寇的后金軍號稱十萬----具體數字眾說紛紜,但八旗兵、蒙古兵和漢軍加起來少則三四萬,多則五萬----兵分直逼北京城下,自然震動了大明朝廷,使得崇禎皇帝根本就無暇接見福王和朱由崧,福王也知道事態緊急,不方便此刻干擾崇禎皇帝,所以,只能暫時放棄了再次謁見的請求,每日焚香禱告,求神佛能保佑鄭貴妃能堅持到事態平復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