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如果說,這還算不上賣國的話,那至少是誤國殃民吧!
崇禎皇帝查明的民科軍事專家的第三項罪責是“謀款不戰”,也就是私自和后金議和。
事實上,民科軍事專家私下裡跟后金議和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早在天啟年間,他就背着明廷,自行派人去后金弔唁努爾哈赤,這就是所謂的“潛移喇嘛僧入城”,結果,被后金騙了一回又一回,還是不知道悔改,不但坐視朝鮮被攻擊,而且還“擅殺大將”,為後金掃除了腹背之敵、心腹之患,這就很難解釋其所作所為了;當然,民科軍事專家未必是為了叛國,更像是在無法完成“五年復遼”的承諾后的孤注一擲,試圖以“兩國議和”的成功消弭了自身的責任,明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君罔上。
“散遣援兵”這一罪名,其實要分兩點來說,其一,民科軍事專家雖然事先說后金可能會從薊鎮實現突破,卻從兵力有限的薊州抽調兵馬加強錦州防務,並且還汰淘所謂的“弱兵”,結果不但使得薊州防務空虛,而且還讓被汰淘的“弱兵”憤恨,結果正是這些被汰淘的“弱兵”在後金攻打遵化時打開城門,導致了順天巡撫王元雅不得不自殺殉國。
其二,明知道后金已經突破薊州防禦攻入長城以南了,卻不派主力馳援,只派了一個非嫡系的趙率教送死,並且,第一批援軍已經開到了,民科軍事專家卻讓他們返回原地駐防,結果導致了被朝庭寄與厚望的薊西防線竟不經一戰便完全失效。
也難怪朝野上下懷疑民科軍事專家的行事動機,是不是故意放縱后金軍長驅直入、圍攻京師、逼迫明廷答應城下之盟。
除了以上四項可以公之於眾的罪名外,還有一個不能宣之於口的罪名,那就是遼鎮兵馬只聽民科軍事專家一人指揮,民科軍事專家一被抓,遼鎮兵馬就逃回山海關了,這TMD已經不是大明的軍隊了,完全是你民科軍事專家的私軍嘛!
十幾萬私軍,而且位置是如此緊要的私軍,你說,朝野上下能不擔心害怕嗎?
所以,如此多的死罪累計在一起,民科軍事專家就只能是罪無可赦了。
崇禎三年八月癸亥(1630年9月22日),民科軍事專家就被當眾出於了“磔刑”,然後成千上萬的北京市民衝上去分食了民科軍事專家的血肉,以此宣洩對民科軍事專家的滿腔憤怒。
但東林黨人和民科軍事專家的幕僚們卻將民科軍事專家的死視作是閹黨反撲的結果,再加上此前韓爌、錢龍錫等東林黨高層因為受到民科軍事專家的牽連----他們或是民科軍事專家的舉薦人,根據明代舉薦制度要負責連帶責任,要麼曾經跟民科軍事專家私下裡合謀,讓皇帝擔心東林黨是不是要用遼鎮兵馬做些大逆不道的事情----而被罷官免職,所以,為了洗白自身,這些人編造了大量的謊言,為民科軍事專家進行粉飾,倒是攪得輿論紛紛······
鑒於江南和廣東士林還是有很多人為民科軍事專家打抱不平的,考慮到今後少不了還要跟東林黨人對上的朱由崧命令道:“不能讓東林黨人在江南等處一手遮天,傳我的命令下去,各報應該詳細揭露袁承煥的罪行。”
王乾為難道:“世子爺,慎重啊,這麼做,不但得罪了江南士紳,而且還會引起宮裡的警惕,是不是有些不妥當呢!”
朱由崧想起了自己在北京時被崇禎皇帝詰問的那一幕,便點頭道:“你說的有些道理,這樣吧,不要讓三報出面,花些錢,多找些小報,但一定要把袁承煥和東林黨的真面目揭示出來,儘可能的讓更多百姓了解這些人光鮮的背後是何等的污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