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31 字 1個月前

第1332章

正如朱由崧所料的,當知道《商報》和其他轉載小報把倪元璐對自己的吹捧公諸於世,並針對性的解釋了自己與倪元璐的關係后,士林中開始有人質疑黃道周的人設了,在這種情況下,黃道周便只能選擇稱病辭職以證清白。

只是黃道周並不願意就這麼灰溜溜的離開政治舞台,所以,他臨走時還耍了個把戲,向崇禎皇帝上疏上說什麼:小人被任用,掌握權柄,實則懷揣着違犯聖上命令的逆心,所以導致士人和普通百姓跟皇上都不是一條心,兵匪劫掠侵奪的禍亂髮生,天下動蕩不安,禮樂昇平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此外,黃道周還在疏折上還建議崇禎帝辭退小人,任用賢德之人,並舉薦一批有才有志之士。

姑且不說黃道周以道德論治理天下的辦法在內憂外患的明末是不是有用,只說他攻擊不合己意的朝臣為小人,大力舉薦東林黨人出任要職的做派就是黨同伐異的宗派作風,在崇禎皇帝已經對東林黨十分不滿的當下,明顯有騙廷杖的嫌疑。

因此,黃道周很快求仁得仁,最終在崇禎五年二月初,被朝廷徹底削籍為民了,但黃道周根本不以為意,反而走的很瀟洒,原因也很簡單,這道上疏舉薦了大量的東林黨人,雖然皇帝不聽,但東林黨內部對其是十分讚賞,而只要有了東林黨內部的讚賞和鼓吹,不但倪元璐吹捧的他的事可以輕易消弭,日後未必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有人走了,就有人回來,這不,黃道周走後第十五天,風塵僕僕的謝友青出現在了朱由崧的面前。

“回來,怎麼不多休息兩天,”看着面前的謝友青,朱由崧跟身邊小內侍交代兩句,這才開口道。“是不是急着想要孤給你一個解釋啊!”

謝友青躬身道:“雷霆雨露具是君恩,臣下福海號管事的差事是世子爺給的,如今世子爺要拿走,並不需要給臣下解釋,臣下只是還有一些建議想說給世子爺聽,這才一回來,就冒昧的求見世子爺。”

“冒昧?”朱由崧品砸了一下。“有些生分了,看來還是有怨氣啊!不過有怨氣是正常的,畢竟,鞍前馬後這麼多年,好不容易開創出眼下局面了,一句話就全拿走了,換成我,我心裡也不舒服的。”說到這,朱由崧招呼道。“坐,坐下來,我跟你慢慢說。”

謝友青謝了一聲,坐了下來,此時就聽朱由崧說道:“你先說你有什麼建議吧!”

謝友青組織了一下語句,這才開口道:“臣下回來之前跟萬世萬公公確認過了,蝦夷地王莊目前每畝種麥的話出產大約是一石二斗,種金薯和洋芋,每畝產出大約三石七斗,種苞谷大約每畝兩石一斗,種高粱的話,差不多與苞谷相同,因此種麥最低,做金薯和洋芋最高,種苞谷和高粱居中,但種苞谷和高粱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秸稈比較多,可以用來餵養牲口,且蝦夷地地廣人稀,非常適合放牧牛羊馬匹,世子爺日後若要成就大業,沒有馬騾是不行的,所以,對於蝦夷地的發展,還是要更多投入才是。”

蝦夷地王莊現在一共有700多戶、3000多口,其中有日本浪士家屬、有朝鮮移民、有遼東難民,還有少量的福建移民和蒙古牧民(東江鎮麾下的夷丁),若單純只是種地的話,一年一熟,也就最多能保證自己的口糧而已,能提供給黑龍江方向的糧食是不多的,但如果說能兼營牧業的話,那麼好處是多多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