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33 字 1個月前

第1406章

就在符筠生和沈世魁就尚可喜余部的歸屬進行商議的時候,崇禎七年七月十二日,后金軍越過長城,對宣大一線展開了進攻----當年五月,阿巴海率八旗兵出行,威懾剛剛收服沒多久的察哈爾部舊地;六月中,后金軍抵達宣大附近,隨後獲悉宣大地區守備薄弱的消息,便決定對大明發起進攻----這次進攻,后金軍出動大約6萬兵馬,並糾集了2萬多蒙古騎兵,不過由於崇禎四年破口入關時未能在明軍反攻時守住攻下的永平四城,所以,這次后金軍南侵的主要目的在於掠奪財富,而不在於攻取城池,因此,面對設防稍加堅固的城市,后金便越過不打,專心襲擾各地基本沒有防禦能力的村落。

按道理來說,對於后金軍這種不攻堅城,分散兵力劫掠鄉村的戰法,明軍如果有一支相對強大的軍隊,是可以輕而易舉的截斷糧道,給其造成威脅的。

但問題是,為了加強山海關、薊鎮方向的防禦,明廷已經從宣大兩地抽調了大量的兵力,此外,明廷又從宣大抽兵南下鎮壓流寇作亂,因此,宣大一帶的防禦可以說空虛到了極點,連守城都勉強,根本連一支可用的機動部隊都無法集結出來,所以,只能坐視后金軍在其後方大肆劫掠----在山西崞縣,有兩百多后金軍押解婦孺千餘人自代州城下經過,被俘的婦女小孩望着城上的親人“相向悲啼”,城上卻只能不發一矢,眼睜睜的看其等“颺去”。

可明軍據城不出也讓阿巴海有些頭疼,所以阿巴海特意寫信羞辱大同明朝守軍道:“朕入境幾兩月,蹂躪禾稼、攻克城池,曾無一人出而對壘,敢發一矢者。”

然而面對這樣的羞辱,實在拿不出兵來的宣大明軍也只能咬牙切齒的生忍了羞辱,就連崇禎皇帝聽了也只有“頓足太息”而無能為力。

后金軍的攻勢於當年閏八月初結束,最終“蹂宣大逾五旬、殺掠無算”、滿載而歸。

后金軍的這次勝利,不但進一步摧毀了山西北部、順天西北部的經濟基礎,而且還堅定了蒙古各部投靠後金之心----蒙古各部覺得跟着后金可以輕鬆的進關搶劫;然而更關鍵的是,在後金大軍從草原進入關內的時候,還從草原給大明帶來了更可怕的危機----稍後幾年內,連綿不斷的鼠疫,會徹底將大明拖入萬丈深淵。

后金軍前腳剛走宣大撤走,一度被困在車廂峽內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部數萬流寇也成功突圍了----當時“大雨二旬,(寇)弓矢盡脫,馬乏芻,死者過半”,若官軍“蹙之”,將無一人可以倖免,李自成等見“勢絀”便商議“以重寶賄陳奇瑜左右及諸將帥,偽請降”,而陳奇瑜這因為剛剛打了一系列勝仗,鎮“輕賊不足平,有驕色”,一旦“義軍”請降,便被“大功可立就”的前景所吸引,答應受降,“遂籍三萬六千與人,悉勞遣歸農”,為了遣送順利進行,陳奇瑜不但派人遣送“義軍”返回陝北老家,還“檄所過州縣具糗糧傳送”,還不準沿途官兵邀截生事,就這麼自己把未來必將掀翻大明朝的流寇們送出了生天。

流寇們“既出戰鬥,遂不受約束,盡殺安撫官五十餘人,攻掠諸州縣,關中大震”,等到閏八月十九日,陳奇瑜“馳至鳳翔,親見賊騎充斥”,這才“悔為所誤”,方“分兵守御”,但此時已經為時已晚,流寇又再一次於陝西、四川等地活躍起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