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32 字 1個月前

第1414章

“世子爺,鞏縣和滎陽失陷了!”

聽完王乾的報告,朱由崧一邊揉着眉心一邊問道:“孟津這邊還能走嗎?”

孟津決口口,福王府只能通過伊洛河航線連接黃河航線,但如今鞏縣失守,伊洛河航道也被切斷了,再想把已經收攏到洛陽城下的人口送往雲梯關,就只能回過來再走孟津渡了。

王乾報告道:“孟津這邊還能走,但眼下卻走不了,必須等黃河化凍了以後再說,否則,就有可能遭到流寇馬隊的襲擊。”

沒錯,流寇手中的確沒有船,因此黃河航線現在是安全的,但問題是,眼下黃河凍的結實,流寇的馬隊可以在冰上肆無忌憚的往來,想要通過冰橇車進行撤退很困難,極有可能遭到流寇的襲擊,就算流寇不襲擊,沿途也沒地方可以休息----這年頭,絕對不會有人隨意接納陌生人進村子休息的,甚至熟人都不行,更不要說,輕易能進城了。

“那就明年黃河解凍后,正式展開撤退。”朱由崧說到這,問道。“目前為止,已經收攏多少人了?”

王乾報告道:“幾個較近的王莊收攏了一千五百多口,其中青壯損失很大,大多數都是婦孺老幼;工場這邊,連同工匠家屬,一共是三千一百六十餘口,這還是,我們從前幾年就把部分工場撤到安東的結果,否則,要轉運的人口就更多了;再有就是,順和店這塊,願意跟着走的人以及他們的家眷,一共有二千零五十餘口;還有就是王府這邊的姻親,大約有五百多口;最後是王府這邊裁撤下來的,差不多有三百多號人。”

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有七千五百多口人了,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王莊百姓乃至普通的河南難民會匯聚到洛陽城下,進而需要轉運,因此,運輸壓力和安置壓力都是極大的,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朱由崧同意明年年初奪取濟州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為了方便就近安置,免得難民堆積在淮安一線,引起明廷的警惕和猜忌。

“這些人的糧食準備好了嗎?”

現在是崇禎七年十一月,到來年三月黃河化凍,還有四個多月,再算上路上要吃的糧食,按150天計算,每人每天一斤半糧----成年男子是不夠的,但老人孩子這邊有多,所以平均下來,勉強湊合----來算,7500人,就是14000多石口糧,可這還是最保守的數字,隨着各地王莊撤退百姓匯聚福王府,好吧,算他們自己多少能帶一部分糧食,那也需要至少5~6萬的儲備。

王乾應道:“回世子爺的話,已經準備好了。”

沒錯,現而今福王府還是有一定的糧食儲備可用的----

崇禎六年以前,福王府收穫的年貢,有三個去處,第一,蝦夷地的年貢負責供應前往蝦夷地的新移民的一年所需,並輸運到黑龍江、圖們江,作為各商棧自產口糧不足的補充,還有多餘的,則作為日常儲備,以便應急;小琉球的年貢,大體也是如此處置,只是小琉球沒有商棧需要接濟,所以部分糧食可以用來售賣;至於大明境內的年貢,一部分會供輸到東江鎮換取人口、木料及其他商品,一部分用來在大明本土招募流民(包括用來跟孔有德部交換山東難民),還有一部分會作為流民海路上的口糧,運到濟州島儲存,多餘的則就地釀酒以供應黑龍江、圖們江商棧的需要,就福王府本身,僅在王城裡儲備二三萬石日常食用糧食和一部分菜肉製品;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