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隨着鄭煥恩的命令,兩艘朝鮮主力戰艦猛烈開火了。
壬辰戰爭中,朝鮮龜船名噪一時,但事實上,在壬辰戰爭的歷次海戰中,板屋船比龜船發揮了更多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板屋船能裝備更多的火炮,單位時間內的彈藥投射量更高,更能壓制缺乏火炮這類裝備的日本安宅船和日本關船的緣故----同樣,也是因為龜船造價高、數量極少的緣故;事實上,龜船看實際就是在外殼上包了一層薄鐵板增加防禦力的板屋船,但因為超重,所以,龜船不得不減少了船載火炮的數量。
但如今朝鮮水師主要裝備的火炮是盞口將軍之類的小型火炮,就射程和威力來說,是有些問題的,因此別看兩艘板屋船舷側都裝備了17門火炮,遠較對手為多,可真正能給“海盜”們造成威脅的,一門也沒有。
這不,左水營2艘板屋船發生的炮彈肉眼可見的全部落到了海中央,除了激起若干大大小小的衝天水柱外,就再沒有什麼“戰果”了。
見到朝鮮戰船發射的炮子似乎根本無法威脅自己,6艘“海盜”船便不再靠近,而是一邊與兩艘板屋船小夾角運動,一邊向又衝著準備衝上來進行接舷戰的朝鮮海鶻船和蒼山船釋放炮火。
6艘老閘船中有2艘是16炮型、4艘是18炮型,因此單側布置了28門8~10斤紅夷型長炮,雖說因為從來就沒有進行全艦隊齊射訓練,不能有效的進行次第射擊,但一股腦釋放的炮火還是給朝鮮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至少了1艘海鶻船吃到了炮子,導致了船上十幾名朝鮮水兵的傷亡。
一輪射擊結束后,“海盜”船已經逐漸移動到了“T”頭的位置,這樣就更加便於“海盜”們用火炮次第打擊以橫隊陣型布置的朝鮮船團兩側的海鶻船和蒼山船了。
反觀,左水營方面,因此要轉移板屋船的身軀,方便板屋船使用舷側火力,因此在變陣過程中出現了些許的混亂,這就給了“海盜”們海上“打靶”的機會。
所以,等到“海盜”第二輪炮擊結束,朝軍的1艘蒼山船開始緩慢下沉,另外1艘海鶻船則冒起了無法撲滅的大火。
見到自家同伴死傷累累,兩艘板屋船狂亂且又力不從心的再次噴吐出無用的彈丸來;然而,海盜們卻視若無睹的繼續繞着圈子,再一次,兜到了朝軍船團的側翼,然後又是一通遠程攻擊,迫使另一條海鶻船上的朝鮮水兵開始跳海求生。
從朝鮮水師開第一炮開始,仗已經進行了兩刻(1個小時)多了,朝軍至今沒有有效的戰果,反而被對手擊沉了一條蒼山船船、重傷兩條海鶻船、死了60~70名官兵,對此,心知不妙的鄭煥恩立刻做出了新的布置,即不再倚仗板屋船的火炮,而是命令剩餘兵船、蒼山船、海鶻船一擁而上,爭取實現接舷戰。
在看到旗艦發出的衝鋒的信號后,幾艘朝鮮船便依靠人力槳櫓開始了海上衝鋒,但這麼一來,就徹底擋住了兩艘板屋船的射界,導致了板屋船上的各種火炮徹底陷入了無用的狀態之中,進而讓老閘船團這邊徹底免去了遭遇敵方遠程火力打擊的威脅,以至於可以徹底放開手腳進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