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21 字 1個月前

第1592章

“世子爺,經過恢復,目前在河南、汝州、開封這兩府一州中,王府名下還有十七處王莊,今年夏收一共可以繳納四萬石黃豆、一萬石米麥以及另外七萬一千餘石的雜糧,另外,各地王莊還供輸了一百二十頭活豬、三百三十頭活羊、活雞活鴨活鵝二千一百羽、鮮魚二百尾,杏干、柿干、梅乾等九百百斤······”

闖王、闖塌天、蠍子塊等多支“義軍”在攻擊江北地區無果,退回河南途中又迭遭明軍打擊后,被迫於崇禎八年三月由光化羊皮灘等處南渡漢水,經鄖陽至興安,“分掠石泉、漢陰”。

當年七月,攻破石泉的高迎祥部又經子午谷,準備返回關中,攻擊西安,但由此之前遭到的重大損失,高迎祥部的實力並沒有得到恢復,因此在遭到時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截擊后,於盩厔(周至)黑水峪兵敗被俘,2個月後,被送往北京,除以了磔刑(凌遲)。

不過,高迎祥被俘后,“義軍”反而更加活躍了,這是因為,崇禎九年六月,清軍破關攻入京畿地區,連下州縣,所以,為了保衛北京,盧象昇奉命北援,隨後,盧象昇就被留在了北方,出任宣大山西軍務總督;而接替盧象昇出任總理河南、湖廣、山西、陝西、四川、江北軍務並負責中原地區及附近各省“剿寇”事宜的長垣人王家禎,手上缺乏足夠的兵力----大量明軍隨盧象昇北上保衛京畿了----因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好在,由於洪承疇、盧象昇等明軍將帥的努力,在崇禎八年十一月“義軍”攻擊洛陽失敗后的相當長的時間裡,河南府境內及相鄰的開封、汝州等地沒有大股流寇存在,這就讓福王府能夠獲得某些殘存王莊的糧食供應。

聽到這個數字,朱由崧略鬆了一口氣:“雖然遠不如從前,但好歹不再是只出不進了。”

是的,過去一年多時間,由於需要運輸及安置大量移民的需要,福王府從庫房裡至少撥出了8萬石的雜糧和2萬石的黃豆,以至於總庫存只剩下不足12萬石雜糧和10萬石的黃豆了,若再不回血,也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啥?在河南府恢復生產自救的當下,聚集在孟津的難民不應該早就各自返回家鄉了嗎?

既然難民都走了,福王府又怎麼可能還有大量糧食方面的支出呢?

原因很簡單,首先,不是全部難民都走了----大量的難民連種糧都沒有,回去種什麼地啊,而且要回去也要有路上吃的東西,福王府又不是冤大頭,你走了,還要給你提供乾糧的----迄今為止,還有至少15000多難民滯留在孟津呢,而眼下已經是崇禎九年十月了,黃河即將再度封凍,回不了家業出不了洋的難民,接下來全靠福王府養着,這筆糧食支出,哪怕按每人每天消耗12兩糧食計算,100天時間,也得要7500石糧食了。

而除了要繼續供應未來的王莊勞力外,朱由崧還在暗中扶持着尚可喜部,須知道,尚部眼下已經擴編為3500人的規模,光主糧這塊,按每人每天2斤米糧計算,那一個月也得1400石,可河南地方根本給不了尚可喜部那麼多糧食----河南府殘破,賦稅徵收困難是一宗,除了供應尚可喜部外,還要供應其他客軍糧食也是一宗----因此,福王府還每個月秘密補貼尚可喜部500石糧食,時間長了,自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是的,福王府當然不是白給尚部糧食,也跟尚可喜收錢,但河南府境內糧價高企,尚可喜以明廷發的那些軍餉是根本買不了多少的,更不要說,明廷還拖欠軍糧呢,故而福王府以平價給尚可喜售糧,就足以讓尚可喜感激不盡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