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8章
“建虜允諾之人口,約計一萬六千餘,並島上牛馬物資,以一船二百至二百五十人計,當用七十船次,故,臣下等已然調遣淮甲船團次第北上,以二十日一往返計,當於兩月之內,將全部人口輸運至濟州······”
看完謝友青、寧虎、田楷三人的聯名報告,朱由崧滿意的大笑起來:“孤只是讓他們去消滅朝鮮水師的,卻沒想到寧虎居然還能順手做這麼一筆大交易!好,好極了。”
朱由崧之所以叫好,並不僅僅是因為淮丙船團消滅了朝軍水師並勒索了滿清一把,而是寧虎在效忠大明和效忠自己之間,做出了抉擇,當然,人是易變的,寧虎現在的抉擇可能受到了不少外部因素的影響,但要是明廷知道寧虎放棄近千真虜的“首級”,“只是”為了確保福王府獲得海外拓殖的人口,那他還能回頭嗎?
既然回不了頭,那麼就只能徹底放棄原有的立場和不甘,老老實實的為福王府服務了。
笑罷之後,朱由崧放下手中的報告,批示起來:“皮島之事,或給建虜某種錯覺,讓其以為濟州之眾,更多貪財,是能重新打交道的;但不能就此認定,建虜會無視本藩在黑龍江及鯨海方向的威脅,因此,在繼續加強黑龍江沿線商棧力量的同時,可按寧虎之提議,設置鯨海保海隊,調用淮丙一二三四號及一至二隻淮丁船於石狩港並勒富島駐防,並於修復后,調淮丙五號、淮丙七號於小琉球聽用。”
是的,根據寧虎的提供的戰鬥報告,朱由崧發現換炮之後,以新戰法作戰的淮丙船團固然殺傷力大增,但自身傷亡也明顯增加了,所以,朱由崧決定立刻生產雙層炮甲板的36炮淮丙船,至於原有的12炮、16炮、18炮淮丙船則將逐步淘汰。
當然,福王府也沒有財大氣粗到把這些目前還非常得力的炮艦全部拆毀,或再次改造為運輸型使用,所以,設立地方保海隊,掩護海口,便是這些老船的歸宿,正好,眼下有經驗的水手和水兵、船上炮手是很缺,這些保海隊也能承擔新水手的訓練任務,從而形成地方保海隊-主力戰鬥船團兩級人員流轉體系。
至於有人會擔心一下子調走6艘淮丙船後會影響濟州海峽防務,這其實問題不大,一來,眼下朝鮮很難再組織對濟州的討伐,二來,今年七月、十月、十二月,都會有1艘24炮淮丙船入列,這就能有效彌補淮丙船團失血的狀況了。
除了做出拆分現有淮丙船團的決定,朱由崧又批示道:“戰殪人員應該予以相應之撫恤,可優先向其家人發放濟州田土,傷殘不能再戰者亦照此安排,此外,傷愈后不耐辛勞者,可調鯨海、小琉球保海隊任職。”
現在福王府對名下武裝人員的撫恤是陣亡者每人50畝上等良田,傷殘不能再戰者根據傷殘情況給予40~70畝上等良田----之所以部分傷殘者比陣亡者拿的更多,是因為他們部分和全部喪失了勞動力,餘生必須靠田租過活的緣故----這裡所說的上等良田,是以小琉球年產4石的水稻田為基準的,若是分配在濟州、蝦夷地、南灣、熱海、黑龍江的話,都不同的加成,其中,分配到濟州加3成半,分配到蝦夷地加3成,分配到南灣和熱海各加6成,分配到黑龍江加1倍。
更讓福王府名下武裝人員滿意的是,領受恤撫田的前五年是免交任何年貢的,從第五年開始到第十年,也只交一成的年貢,直到領受的第十一年才開始恢復每年二成的標準年貢,而這二成的年貢,卻是普通墾種百姓辛苦20年、一般鄉兵服務10年後----20年、10年這個數字是修訂過的,最初規定是30年和15年----才有的待遇。
沒錯,普通百姓前20年算是租種福王府的王莊,每年需要繳納5成的收穫,來抵充當年福王府安排其移民時的各項支出----譬如提供房屋、傢具、碗筷、農具、牛馬、服被、醫療、教育等支出----20年後,才能真正獲得“租種”土地的所有權,然後才能獲得只交年收成20%的權益,因此與陣亡和傷殘士兵來比,後者自然是待遇超級優厚了,也因此,才能讓那些普通百姓踴躍的參加福王府名下的武裝,就算有些部隊沒有軍餉也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