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崇禎皇帝這句話的潛台詞已經很嚴厲了,曹化淳只好一邊嘆息一邊跪了下來:“是,奴婢這就通知司禮監和內閣,擬旨,徹查福王府。”
崇禎皇帝這才揮了揮手,讓曹化淳和駱養性退了下去,離開乾清宮,駱養性一臉凝重的對曹化淳言道:“曹公公,這件事鬧大了,只怕對誰都不好啊!”
曹化淳深以為然,但他是不好再勸了,司禮監那幾位秉筆,也未必方便勸說,所以,他只好回應道:“有元輔在,皇爺的旨意只怕是落實不下去的,不過,這樣也好,敲山震虎,想來,福王府接下來會明白怎麼做的。”
駱養性苦笑道:“但願如此吧······”
曹化淳顯然是判斷錯誤了,這不,對於崇禎皇帝堅持派遣欽差去查福王府的事,司禮監和內閣都保持了沉默,並沒有進行刻意的阻撓;當然,曹化淳也判斷準確了,詔書送達禮科給事中審核的時候卻是遭到了駁回。
禮科的意見跟曹化淳、駱思恭的幾乎一樣,崇禎皇帝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去查一個藩王是不是準備謀反,這其實是違背了“寬仁”治國的傳統的,而且還有“不友悌親睦”的嫌疑,是萬萬不能實施的,否則,何以維持封建倫理,何以服“眾”呢?
當然,道理歸道理,新任禮科給事中杜秀文在其中起的作用就不為外人所知了······
對於聖旨被禮科駁回的事,崇禎皇帝非常生氣,便決定強制禮科通過派遣欽差去查福王府的決議,然而正當事情鬧到沸沸揚揚之際,一個新的熱點生成了,那就是,溫體仁和錢謙益的鬥爭轉變為了溫體仁和曹化淳的鬥爭,進而使得溫體仁在崇禎皇帝面前失去了信任,最終溫體仁不得不告老還鄉了----溫體仁向崇禎帝上疏引疾乞休,原以為崇禎帝必定溫旨慰留,卻沒成想,崇禎皇帝批示三個字“放他去”,就這樣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溫體仁就此黯然退出大明政治舞台,並於第二年病死家鄉了。
溫體仁一去,原本的次輔張至發便依次升任首輔元翁,但兩位元輔交接引起的混亂,還是使得崇禎皇帝查辦福王府的旨意被耽擱了下來;而緊接着,張至發與新任次輔孔貞運在是否嚴懲鄭三俊、錢謙益等人的問題上發生了衝突,這就導致了內閣在查辦福王府一事上的意見不一致----總不能對文臣犯錯大加寬恕,對藩王“莫須有”的罪名卻死抓不放吧----進而使得崇禎皇帝走正規途徑去查福王府的企圖,再次落空了。
正當崇禎皇帝準備強壓內閣兩派----張至發與溫體仁更親近一些,而孔貞運則是跟東林黨關係更緊密----通過查辦福王府的聖旨時,已經爭取到足夠時間的福王京邸奉朱由崧之命,開始了自救行動。
“皇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都知監章印太監沈良佐向崇禎皇帝言道。“奴婢有要事稟告,還請皇爺斥退左右!”
崇禎皇帝一愣,抬眼看了看沈良佐,發起他面色嚴峻,因此同意道:“你們都退下吧!”
周圍的內侍都退了下去,沈良佐還不放心,親自去查看了一番,這才回到崇禎皇帝面前,低聲報告道:“皇爺,留守福王京邸的內監段煒昨天去了奴婢在宮外的私邸。”
崇禎皇帝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偏生一貫善於察言觀色沈良佐今天卻彷彿瞎了眼一般,根本沒有在意崇禎皇帝的表情,而是自顧自的繼續道:“奴婢知道皇爺準備查福王府,所以,原本是不想見段煒的,但段煒說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通報,故而,奴婢最終還是見了段煒。”
沈良佐說道這,以一種後悔、不堪重負的語氣說道:“結果,段煒告訴奴婢,內閣丟失的那道神廟遺詔,福王府已經找到了,眼下願意奉還大內。”
崇禎皇帝的表情有些迷惑,是的,他已經忘了那道神廟遺詔上寫的是什麼了。
於是,一直注意崇禎皇帝表情的沈良佐便提醒道:“皇爺,那道遺詔上寫的是,冊封鄭老貴妃為皇后,一旦大白於天下,那福王一脈便是神廟嫡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