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53 字 1個月前

第1696章

索海顧不得身邊、身後那些落馬旗兵,他的目光死死的盯着眼前的敵軍。

在索海面前,敵軍中段的中央位置是一團由4~5米的長槍組成的槍陣,是不合適衝擊的;而槍陣的左側,敵軍的隊形比較鬆散,但敵人手中卻拿着類似風嘴刀但卻沒有那麼花俏的長柄武器,索海見過友軍的戰利品,知道這種武器叫大戟,,一定程度上也剋制騎兵,並非是自己率隊衝擊的最好目標。

至於槍陣的右側,則是一些身材魁梧的大漢,這些大漢似乎身披重甲,手中拿着的武器雖然不統一,但看上去也是重兵,委實有些不好惹的樣子,明顯也是不太好衝擊的;在大戟手的左側是一團刀盾兵,在重甲重兵的右側是一群拿着長刀的矮子,應該是傳說中的倭國兵,這兩個目標倒是更好攻擊,但攻擊誰呢?

一切如電光火石般在索海的腦海里翻騰着,剎那間,索海做出了抉擇。

是的,福王府軍此時與清軍相距僅有100米,戰馬就算是慢跑步也只要10秒就衝到了,期間加加速,也許5~6秒就到了,索海沒有那麼多時間胡思亂想,所以,在腦子做出反應之前,戰場上千錘百鍊的本能就讓他做出了決定。

就這樣,索海帶着身後大約40騎騎兵直接衝進了太刀隊和黑奴鐵人軍的陣列之中,此外,還有近20騎清軍騎兵則在烏達的帶領下一頭沖入大戟手和刀盾手之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兩人的抉擇都是正確的,索海知道大戟對騎兵的剋制,也知道太刀這玩意實際中看不中用,所以,選擇了衝擊太刀隊,但因為戰場寬度有限,施展不開,所以,麾下騎兵還衝入了黑奴鐵人軍中。

烏達選擇的,也是無法剋制騎兵的刀盾手陣列,但一樣陷於無法充分展開,所以,他的那隊兵中就有人衝進了大戟手的橫列,但其實他們不沖,大戟手也會側擊烏達部騎兵的。

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索海部和烏達部騎兵都能將馬速提到到襲步階段的話,他們或可以直接殺透了對手的陣型,從而驅散對手,但現在,因為索海之前的保守,導致清軍騎兵衝鋒的距離過短,進而馬速根本就沒提起來,所以當兩波次清軍騎兵衝進當面敵軍陣列后,很快就失去了動能,並在對手的圍攻下,陷入了苦戰之中。

有人肯定要問,為什麼索海和烏達不率部重點衝擊兩翼的火銃及鐵炮部隊呢?

原因並不複雜,鑒於戰線的長度,索海是把總計80餘名騎兵平均分佈在戰線第一排的,所以衝鋒發起時,的確有一部分清軍騎兵負責沖向福王府軍的兩翼的,但這些沖向福王府兩翼的清軍騎兵卻被浪士鐵炮手的射擊給打死打散了。

零散且沒有足夠衝擊力的騎兵,沖入敵陣那就是找死,所以,剩餘清軍騎兵都自發向中間靠攏,這一靠攏的結果就是變成了,兩撥清軍騎兵分別追隨在索海和烏達身後,沿着兩人攻擊的方向實施衝擊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