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豪格被多爾袞說服了:“成,那就按睿親王的意思,再等上幾天,但事先說好了,天一旦冷下來,岸上的泥沼水潭一旦凍上了,就得再次發起進攻。”
豪格的意思是,沒必要一定等到黑龍江、松花江都凍結實了再發起四面圍攻。
對此,多爾袞考慮了一下,同意道:“岸上凍上后,可以發起一下試探性進攻,這樣即便不成,也為後來四面圍攻提供經驗教訓······”
初戰不利后,西路清軍暫時收手了,而東路清軍這邊,卻連試探的初戰都沒有展開。
什麼?東路清軍居然敢違抗皇太極的命令?濟爾哈朗、岳托、多鐸他們膽肥了嗎?
其實,並非是濟爾哈朗們膽肥了,敢無視皇太極的命令,而是東路清軍兵力不足。
最初時,東路清軍一共有6000兵馬,結果在亦兒古里衛舊地、幹蘭河衛舊地的戰鬥中,損失了900多,此外還有丹岱部400人陷在了勒富島上,因此眼下東路清軍的兵力就只剩下了4700人不到,而這4700人中,維護糧道、運輸糧食的1000人是不太好調用的----即便調用,也最多把內中200漢軍給抽出來----此外,100名為濟爾哈朗們服務的阿哈也是不能上戰場的,因此七折八扣下來,就只剩下了3700~3900人可以上一線。
而這3700~3900人中,800烏真超哈部隊也是不好輕易調上一線的,剩下的2900~3100人中,還有攻城能力無限接近於零的700餘名蒙古騎兵,只靠手中2200~2400名滿漢旗兵,要想進攻已經初步要塞化的博和哩商棧,濟爾哈朗們還沒有那麼大的自信。
但皇太極的命令是不好違背的,因此,經過濟爾哈朗與多鐸、岳托的商議,三人一致決定把東路清軍的窘境報告給皇太極知曉,請他要麼立刻給東路清軍調派援軍,要麼撤銷東路軍攻擊博和哩的命令,讓東路軍繼續保持圍而不攻的勢態。
“但願皇上能接受我們的意見。”看着已經寫好的信,岳托眉頭緊鎖。“要不,豫親王,你也跟睿親王寫一副信吧。”
岳托的意思並不是請多爾袞私下裡給東路軍以支援,而是希望皇太極在徵求多爾袞意見時----岳托猜測,因為糧食供應的問題,皇太極即便同意給東路軍調兵,也多半會從西路軍中調兵,這就會影響了西路軍的利益,因此需要提前說服多爾袞----多爾袞不予反對。
多鐸也意識了皇太極有可能從西路軍調動正白旗兵馬東援,所以,搖頭道:“還是等皇上的回復來了再說吧,現在就給睿親王寫信,徒擾人心煩呢。”
濟爾哈朗看出了兩人之間的某種微妙互動,於是蓄意搞事道:“豫親王說的對,一切先等皇上回復了再說,不過,到時候,豫親王要給睿親王寫信,成親王也要給碩貝子寫信才好啊!”
“碩託?”岳托揉了揉鼻子,苦笑道。“還是別了,現在誰不知道,我跟他之間那點破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