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24 字 1個月前

第1764章

打開盒子,取出其中的短火銃,許昇燾發現,這支手銃的長度比之前配發給新軍隊副以上軍官的短火銃短了不少,但槍管多了兩根,總重量近乎不變,某種程度上果然是一種“新”火銃,只是金泰說的煞有其事,肯定不單單是因為多了兩根槍管,須知道,普通士兵裝備的可不是短火銃,而是長火銃,所以,新火銃的共通點肯定不在槍管多少上面。

許昇燾便仔細的查看起來,很快,他發現在盒子里還有一張紙箋,便拿了出來。

只見紙箋上寫道:“小琉球一式六管前裝線膛燧發短火銃,銃管長度五寸(17cm)、管徑三分半(10.2mm)、全重四斤二兩,發射米式獨頭彈,最大射擊距離四十步(68m)、有效射程二十步(34m)、十五步(24m)內可以擊穿雙重棉甲。”

許昇燾的眼珠都鼓了起來,紙箋上面寫的是真是假呀,要知道現在的四管前裝燧發短火銃的最大距離也就40步、有效距離也就20步而已,且必須近至10步內才能擊穿雙重棉甲的,而這把新式的短火銃不但槍管短了二寸、口徑也小了半分,居然威力還要比原來的四管短火銃更大了,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雖說知道紙箋上寫的內容不可能有假,但許昇燾沉吟了片刻還是決定嘗試一下,所以他從盒子里取出兩個小袋子來,然後全部打開,先是從輕的袋子里取出六個定裝紙包,又從重的袋子里取出了六發子彈。

在沒有裝填之前,許昇燾仔細打量了手中的子彈,同樣是鉛做的子彈,新式子彈果然與老式的圓形彈不同,整體呈現圓錐形,圓錐的椎體部分上還有螺旋的紋路,而子彈的尾部呈“凹”狀,且內“凹”部分中塞了一枚軟木,許昇燾不禁暗自嘀咕,這米式獨頭彈不但名字古怪,且形狀也怪,難不成打的遠、威力大的秘密就在於此了?

想歸想,許昇燾根據紙箋後半段介紹的裝填方式安裝起了子彈,這時許昇燾發現了新手銃槍管里似乎有一圈又一圈的細紋,咋看像槍膛里繞了幾個細線一樣,以至於許昇燾猜測,這大約就是新手銃名字中“線膛”兩字的出處。

除了猜測“線膛”這個名字的由來外,許昇燾還懷疑新火銃有這樣的威力,除了與形制古怪的米式子彈有關外,也與這種“線膛”有關,只是他暫時沒有證據,所以,只能先耐着性子進行認真的裝填。

說起來,這種米式獨頭彈的安裝方式與老式的圓形彈相差無幾,都是先將紙包撕開,將紙包里的顆粒火藥倒入槍管之中,用送彈棍粗粗夯實了,再把鉛彈塞入槍膛,送到底部,但塞入鉛彈時要注意頭尾,得“凹”部朝下塞入,而不能將有螺旋紋路的椎體部分朝下塞入。

等用送彈棍把鉛彈塞到底后,再將倒完火藥的紙包也塞入槍膛,然後用送彈棍輕輕推送到子彈頂部,將子彈精巧的卡在槍膛底部,這樣就能基本保證在攜帶(行進)時子彈不會掉落、火藥也不會輕易的灑出來。

做完一切后,許昇燾把小琉球一式裝入槍套中,掛在腰間,然後快步來到了講武堂和學兵旅的射擊訓練場。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