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26 字 1個月前

第1776章

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日本明正天皇寬永十五年三月十日,東路幕府討伐軍奪取了島原-天草起義軍在濡川以北最後一個據點日野江砦;兩日後,西路幕府討伐軍也奪取了錦東砦,從而在截斷了古野山砦、西古野山砦與北山砦、真砂山砦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壓縮了島原-天草起義軍的生存空間。

在北線頻頻告捷的情況下,南線幕府討伐軍雖然行動緩慢,但也於三月十四日抵達了苓北原一線,進而截斷了富岡城內民軍遁入角山山區的可能。

但對形勢發展起到更加重要作用的是,在松平信綱的壓迫下,北九州的諸侯不得不按萬石250人的標準實施了全力動員、並向前線補全了之前的缺額,但這一搞得各藩天怒人怨的動作,不但加重了各藩百姓的負擔、讓各藩百姓的怒火逼近臨界值,還抽空了各藩內部的防禦力量,致使北九州及中九州各藩在面對“突然”爆發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面前束手無策。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至少在當年的三月上旬來看,島原-天草前線的形勢對幕府討伐軍來說是極其有利的,似乎,再努力一把,島原之亂就能徹底平定了。

只是松平信綱對於海面上時不時出現的淮甲船抱有極大的擔憂----淮甲船送來糧食、彈藥、箭枝等諸多補給,運走對於起義軍來說完全是拖累的老弱婦孺,這就給起義軍增加了堅持下去的勇氣,使起義軍上下更加悍不畏死了----所以,松平信綱便勒令北線各藩部隊,務必於當年三月三十日之前,拔除原城外圍所有支城(砦),以便稍後進行最後的攻城戰。

按下幕府軍日夜攻打古野山、西古野山、北山、真砂山等四砦及在錦東砦以東與起義軍解圍部隊持續血戰不提,這一天,符筠生坐船來到了原城直線距離1000公裡外的石城島。

是的,符筠生經過反覆權衡、慎重考慮,最終決定選擇擔任祥福瑞號掌柜一職,但為了向金泰證明自己有能力從事非商業方面的事務,所以他主動請纓,前來石城島遊說前東江鎮總兵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南下加入中原戰場。

“沈副帥,許久不見了。”早些時候,符筠生也多次與沈世魁打過交道,因此跟沈志祥也是有幾面之緣。“不知道最近可好啊!”

沈志祥請符筠生坐下,然後言道:“朝廷現在恨我不死,這日子怕是熬不下去了。”

是的,去年皮島戰敗之後,東江鎮就剩下了沈志祥率領的5000兵民,因此,一早就想撤銷東江鎮的明廷便決議把沈志祥部調往遼鎮,進而撤銷島鎮,減少對東江鎮的巨額扶持支出,但沈志祥卻不肯輕易就範----東江鎮存在一天,就能把握住登州、天津等地商賈與朝鮮、日本的貿易通道一天,並獲取每年十數萬兩的超額利潤,因此,沈志祥又怎麼白白把到手的錢給放棄呢----相反,沈志祥積極謀求東江鎮總兵一職,這就觸怒了某些利益集團,以至於明廷中對沈志祥部產生了許多喊打喊殺的聲音。

“那聽沈副帥的意思,可是準備效仿孔有德、耿仲明,投虜了?”

一句話,沈志祥的臉便沉了下來,但符筠生卻視若無睹的繼續道:“其實投虜並不解決問題,副帥請想啊,一旦副帥投虜了,那東江鎮名下的商路,還跟副帥有關係嗎?”

沈志祥臉色微微放緩,語氣凄涼的說道:“投虜固然是祖宗蒙羞、但不投又死無葬身之地,符先生,你叫我怎麼辦呢?亦或是,符先生此來另有賜教?”

“有道是樹挪死人挪活,既然死活保不住這條商路了,何必另謀出路呢?”

沈志祥搖頭道:“我才不去遼鎮呢,去了那,遲早被那邊遼東將門給陰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