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1 / 1)

第1780章

明崇禎十一年四月十七日,學兵旅乙團、丁團自濟州島啟程,前往黑龍江前線參戰。

鑒於學兵旅乙團、丁團啟程后,濟州島內陸上守軍僅剩下2個保民團、1個海防屯並路通騎兵隊在內的不足600兵馬,因此為了預防朝鮮方面可能對濟州島發起的進攻----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但不能保證朝鮮人在滿清的壓迫下,孤注一擲----因此,淮丙船團不得不暫時收縮回濟州海峽協防。

不過,為了確保前往原城一線的運糧船的安全,根據朱由崧的指示,淮丙船團正式升格為了具有一定自我保障能力的福王府濟州艦隊。

根據福王府現有船隻的情況,新成立的濟州艦隊一共下轄4個分隊。

其中第一分隊(即原來的鯨海隊),下轄戰艦4艘(即淮丙一至四號)、補給船2隻(淮甲一號、二號)、聯絡船1隻(淮丁九號),主要負責鯨海北部海域並肅慎海峽(韃靼海峽)的巡防任務,並由原淮丙十一號艦長楊石,擔任分隊統領(簡稱分領);

第二分隊一樣下轄戰艦4艘(淮丙五號、淮丙六號、淮丙十一號、淮丙十三號)、補給船1隻(淮甲五號),主要負責黃海方向巡航任務,並由原淮丙十二號艦長龔楠為分領;

第三分隊也下轄戰艦4艘(淮丙七號、淮丙八號、淮丙十二號、淮丙十四號)、補給船1隻(淮甲七號),主要負責鯨海南部及日本九州西海岸的巡防任務----目前主要協助第二分隊確保濟州海峽安全----該分隊由原淮丙十號艦長潘龍和為分領;

第四分隊下轄戰艦2艘(淮丙九號、淮丙十號)、訓練船2隻(淮甲三號、四號)、運輸船2隻(淮甲十四號、十五號)、偵查聯絡船2隻(淮丁八號、十號),並預計在今年八月前入列蝦夷地船場製造的第一艘36炮重巡航艦(淮丙十五號)。

正是考慮到第四分隊未來將成為濟州艦隊的頭號主力艦隊,因此該分隊目前由寧虎親自指揮,並且由該分隊承擔對島原-天草起義軍的援助任務----但該分隊的2隻偵查聯絡船,目前暫時撥給了第二和第三分隊使用,以方便對濟州、對馬兩處海峽的監控······

“金公公,是不是,蝦夷地船場今後不會再造十八炮以下的淮丙船了?”

對於寧虎的問題,金泰予以了肯定的回復:“沒錯,根據世子爺的意思,今後蝦夷地船場只造二十四炮以上的淮丙船。”

眼下蝦夷地船場可以同時建造3艘18/24炮巡航艦、1艘36炮重巡航艦,不過鑒於北方冬季寒冷,不適宜露天作業,所以建造一艘18炮巡航艦需要16個月、建造一艘24炮巡航艦需要20個月,建造一艘36炮重巡航艦的製造周期為32個月。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