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章(1 / 1)

第1837章

“再有就是淮鹽,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鹽賣給誰去呢?”

朱由崧正說著,江氏突然插話道:“大哥,我怎麼聽說,市面上一斤鹽要賣上百文呢?”

朱由崧搖頭道:“老二媳婦,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本藩拿到鹽引從來都不是自己直接向百姓賣鹽的,而是有商家會跟王府收了鹽引,說白了,就是本藩在其中過了一道手,賺些過路銀子,因此商賈賣的貴,與王府能不能收益沒有關係。”

江氏不解的問道:“雖然是只過了一到手,但商賈賣的貴,我們賣給商賈的時候不應該提提價嘛,憑什麼錢都讓商賈賺了?”

朱由崧最怕遇到江氏這種不懂裝懂的,但他又不好當著福王和朱由渠的面給江氏臉色看,因此,只能耐心的解說道:“本藩擁有的鹽引僅僅是一千三百道,一道三十斤,也就是一年能在整個河南銷售三萬九千斤鹽而已,正常年景是完全不夠的,所以,鹽商從本藩拿了鹽引,內中要摻雜十倍以上的私鹽,這才能把鹽價壓到一斤七、八文的樣子;但現在兵火連天,淮鹽進不來,因此市面上鹽價才漲到了每斤百錢的,而且正是因為淮鹽進不來,本藩手中的鹽引就不值錢了。”

朱由崧這話其實只有一半是正確的,其中,正確的部分是,因為流寇、土寇縱橫割據的緣故,淮鹽的輸入河南的過程中的確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不正確的是,豫東等地與兩淮鹽場實在太近了,所以,還是有大量私鹽(包括山西解州鹽)在各路軍頭的掩護下流入了河南,但這些私鹽實際與福王府無關,福王府是不能從中分到利潤的。

至於為什麼有了私鹽,市面上的食鹽價格還那麼高,原因也很簡單,只有官價高了,私鹽銷售時,才能水漲船高,讓鹽商及某些軍頭獲得更高的利益。

所以,現在福王府實際也在通過名下黃河船隊秘密輸入私鹽,但福王府能牢牢控制和影響的僅僅是在河南府和懷慶府的南部,因此,在沒辦法與其他地頭蛇競爭的情況下,福王府從事私鹽貿易的利益也就一年六、七千兩而已,而且是不入公賬的,朱由崧也不用跟在場人說的太明白了。

江氏有些似懂非懂,但看見福王沒有質疑,鄒妃也沒跳出來,所以,她也假裝聽明白了。

由此,朱由崧便得以往下說道:“眼下公中的賬上,藩庫里就只有四百多兩黃金、一萬一千多兩白銀、四百八十餘貫制錢了,所以,福王,兒子根本拿不出一年五萬兩來,替老二、老三進行海外拓殖。”

福王吃驚道:“王府存銀,就只有一萬五千兩出頭?”

“是!”朱由崧回應道。“此外,每年打掉各方面的開銷,大約還能有一萬多兩的其他進項,再多就沒有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