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72 字 1個月前

第1872章

又過了幾天,一名清廷的使臣出現在了木浦,隨即,得到來自松商和京商最高層最後確認的商團談判代表們陪着這位使臣再次出海,前往濟州牛島。

當穿着滿清官服的使者走出船艙,出現在牛島海灘上時,自然給福王府眾人帶來了某種衝擊,以至於在與朝鮮談判團進行前期溝通時,再三詢問道:“貴方帶清虜過來,算是向我方施壓嗎?”

幾名朝鮮人對視一眼后,回復道:“不敢!清國使者只是為了那一年三千人口之事而來,與我等確定協議無關。”

“這麼說,貴方高層是同意了前三年,每年七萬八千兩的通海費,三年後,再根據實際貿易額、出海船隻數量,來修訂通海費數字的我方提議嘍?”

“是,我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簽署正式的協議。”

“那麼,今年九月十五日之前,能將一萬七千五百石去殼大米、價值二千五百兩的山參、一千五百名健壯奴婢、一萬兩現銀移交我方嗎?”

朝鮮人問道:“移交地點在那?是和過往一樣,在濟州本島交接嗎?”

代表寧虎出場的祥福瑞濟州號總管事姚醒姚金海反問道:“所安島如何?屆時,我方會在島上建一些用來交接貨物的倉庫,並設置一處商棧,如果貴方有興趣,平時還可以來進行貿易!對了,我方還可以勸說福海號把他們的商棧遷移過去,屆時貴方就能與福海號繼續貿易了。”

對於姚金海關於重建雙方、不,三方貿易的建議,朝鮮商團代表們當然是樂見的,但把交易地點放在所安島,他們就有些作難了:“我國王廷是不會允許貴方繼續侵奪朝鮮領地的。”

姚醒冷笑道:“所安島難道不是濟州下屬的離島嗎?林帥難道不是朝鮮認可的濟州牧嗎?有了這塊遮羞布,貴國王廷就不要沒事找事了!再說了,我方一定要佔據所安島,貴國王廷就能阻止了嗎?”

幾名朝鮮貿易代表低頭商議了幾句,同意道:“既然貴方堅持,那麼今後都在所安島交接吧,但我們希望明年也能在夏收后交割通海費。”

夏收后再交割通海費的好處是,大米供應有保障,對此,姚金海回復道:“既然如此,貴方於今年九月十五就該交全年的通海費了。”

姚金海的意見是朝鮮商團不可能接受的,所以雙方又扯皮了一陣子,但姚醒絕不鬆口,最終,朝鮮人無可奈何的同意了姚醒的意見,即今年九月十五前,繳清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月間的通海費,此後,每年九月十五之前,繳納當年七月至來年六月的通海費,而只要朝鮮方面繳清了相關年度中的通海費,“濟州軍”就不再襲擊朝鮮船隻及朝鮮沿海,反之,“濟州軍”有自由行動的權利。

既然最關鍵的部分敲定了,那麼接下來,雙方再無糾纏的地方,於是,崇禎十三年七月初八當天,後來稱為《崇禎十三年密約》的《濟州專條》算是正式簽署並生效了,但這份《密約》並非由政治實體簽署的,因此,明、朝雙方都矢口否認有這麼一份《密約》存在,認為只是商賈之間的私下約定,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當然,話是這麼說,但雙方是不是口嫌體正直,完全是可以從這份《密約》一共執行了四十年,才宣告結束的這件事當中,品味出一二玄機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