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39 字 1個月前

第1955章

等這些沒有直接沖陣習慣的蒙古騎兵最後心慌意亂的逃離戰場時,600出戰的蒙古騎兵就只剩下了200騎不到的樣子;而在付出如此慘重損失的同時,這些蒙古騎兵卻只給福王府軍造成了8死12傷的輕微損失----新軍迅速用輜重兵填補了戰兵的缺口。

當還算強勁的海風吹散福王府軍身邊積蓄的硝煙后,多鐸和愛新覺羅·尼堪錯愕的發現,福王府軍的空心方陣已經再次轉為了橫陣,而且前排士兵槍上的槍刺也被收了回去,然後這些得以重新發揮最大火力的福王府軍便再次向前推進起來。

由於前裝線膛燧發槍的射程足夠遠,因此光挨打不能還手的幾名清軍統兵官有些着急了,便紛紛派人來詢問接下來該怎麼辦,所以多鐸便跟愛新覺羅·尼堪商量如何應對,此時便聽愛新覺羅·尼堪建議道:“先退一段再說。”

多鐸有些不甘心,是的,前來海灘方向迎擊福王府軍的清軍一共有7000人,之前損失了200多漢軍和近400蒙古兵,還剩下6400多人,這麼多的兵力面對不到700人的進攻隊伍,居然要撤退,實在有些令人接受不了。

愛新覺羅·尼堪窺知了多鐸的心理,所以解釋道:“我看了,這林大虎部的陣型並非是無懈可擊,關鍵是蒙古騎兵不敢沖陣,換成我滿洲兵結果肯定不一樣,但問題是,在沖陣前,我們會損失很大,所以,我有些猶豫,只能先往後讓出一段距離來,容我再三權衡。”

因為擔心漢軍在勢均力敵的大戰中倒戈,所以松錦大戰時清軍雖然動用了11萬人,但其中主要參戰力量還是滿八旗兵和蒙古八旗兵,漢軍旗多半是在蒙古八旗兵的監督下,充當輔軍勞工的,但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讓滿八旗兵在大戰中損失了近3萬人,而滿八旗此時上至60歲的老男、下至14歲的初丁,加起來也就7~8萬人而已,松錦之戰打下來,早已經傷筋動骨了----更關鍵的是,最精銳的將領和士兵都損失了----所以,作為滿清統治高層之一的愛新覺羅·尼堪可絕對不想再過多折損了本族士兵。

多鐸也醒悟了過來:“沒錯,命令各部後撤五百步重新列陣。”

清軍各部立刻向後轉移,但福王府軍並沒有亦步亦趨的馬上攻擊過去,而是先打掃了戰場,將清軍遺留在戰場上的傷兵全部殺死,然後又讓輜重兵挪移了拒馬車,運走了戰場上遺留的清軍馬匹(包括尚可以醫治的傷馬)、剝去了清軍士兵身上的甲胄(松錦一戰,清軍也算是發了大財,所以不少漢軍也擁有了棉甲、一部分蒙古兵也穿上了皮甲)。

在輜重兵迅速打掃戰場的同時,福王府軍後續的登陸部隊也在源源不斷的開上海灘,所以,等福王府軍再次向前推進時,戰兵團已經增加到了6個,還擁有了2個旅屬炮兵隊和師屬炮兵團的1個炮兵隊的支援。

反觀清軍這邊,動輒四五千斤的紅衣火炮是沒有那麼快調轉炮口的----即便挪移了發射陣地,也要重新修築發射陣位,否則會出問題的----因此,當福王府軍的四斤炮開始發言后,清軍這邊坐蠟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