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25 字 1個月前

第1967章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於是便出現了“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贅肉隆起,數刻立死,謂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間又有嘔血者,或一家數人並死”的恐怖場景。

到了崇禎十五年,天津也開始爆發大鼠疫,“有朝染夕死者,日每不下數百人”,以至於順和店河西務支店、塘沽支店,祥福瑞塘沽支店都有大量人員死亡,諦聽在華北的組織也在瘟疫的襲擊下處在了瓦解的邊緣。

鼠疫的散播是如此的廣泛,而福王府又是從山東、河北等地照收了大量的流民,其中必然又鼠疫病菌的攜帶者,再加上崇禎十四年安東境內出現過數萬隻老鼠銜尾泅渡黃河的恐怖景象,因此鼠疫在雲梯關集中爆發出來也是很正常的事。

朱由崧聽罷皺了皺眉頭:“爆發鼠疫的營地有幾處?”

為什麼朱由崧的話聽起來多少有些處變不驚呢?

原因有兩個:

第一,這已經不是福王府第一次遇到大規模的病疫了,這不,早年在小琉球就爆發過大規模的瘧疾、在濟州和蝦夷地爆發過大規模的腹瀉和霍亂、在南灣和黑龍江爆發過大規模的傷寒,因此見多了也就司空見慣了----福王府這些年通過各種手段一共獲得了40萬的移民,可最新的海外戶籍顯示,包括自然增長的移民後代在內,海外各王莊名下僅有37萬餘人口,之間的差額就是因為各種原因庾死他鄉的百姓;所以朱由崧和福王府上下對於出現大規模疾病是一早有心理準備的。

第二,朱由崧在安排陳實功弟子籌辦杏林堂時就已經加以誘導,推動了口罩的應用以及提出了病患隔離制度,因此面對大規模疾病,福王府也是有應對準備的,不管救不救得了,至少,不至於在那乾瞪眼,卻束手無策。

“有三處,涉及二千五百餘人。”

“讓雲梯關按預案處置吧。”現在可沒有針對鼠疫的有效藥品,只能是期望鼠疫自然消失,至於從爆發到消失之間的祭品嘛,本來那些流民就九死一生了,現在給他們一口吃的作為維持,想來也沒人會抱怨自己沒有人身自由的。“另外,安東工場這邊也要做好相應的應對。”

趙山問詢道:“濟州和海外幾處是不是要加以提醒?”

“濟州要提醒一下,其餘的嘛,海路漫長,只怕真出事了,在大海上就死絕了。”

目前小琉球的移民是從江浙直接運過去的,應該不會有鼠疫病菌攜帶者存在,而從濟州到蝦夷地、到南灣、北灣、熱泉,乃至到黑龍江的航程都超過20天,以目前所知的明末鼠疫的烈度,估計一船人還沒到呢,海上就死絕了,自然也不會給北方殖民地帶去什麼特別的危害。

唯一要重視的自然是作為中轉站的濟州了,但濟州這邊的中轉營地也是有隔離的,所以真正需要提醒的是運輸船隻上的相關人員。

“負責運輸移民的船隻,則一定要叮囑到位了,別到時候直接變成幽靈船了。”

趙山不知道幽靈船是什麼梗,但這並不妨礙他理解朱由崧的意思:“是,奴婢立刻通傳雲梯關和濟州島······”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