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28 字 1個月前

第1969章

所以,經過某些威逼利誘后,祥福瑞號便從依附而來的索倫部族中招募了140餘名兵丁,這些兵丁稍後會被調派往友貼衛、卜魯兀衛、福山衛、博和哩等處服務,以方便這些地方的保衛團調劑出兵力來,補全西線商棧的兵員缺口······

在祥福瑞號收編北逃的索倫部族時,勒克德渾率領的清軍討伐隊也沒有閑着,這不,為了確保清廷對嫩江流域的控制,以及將影響力輻射到大興安嶺兩側地區,勒克德渾便驅使投靠清廷的索倫部族及被他捕獲的索倫百姓在嫩江中游修建了卜奎城(齊齊哈爾),籍此作為長期駐兵之地以及對大興安嶺以西地區用兵的前進基地。

而在修建卜奎城的同時,為了確保阿勒楚喀與吉林烏拉、阿勒楚喀與卜奎城的聯繫,清軍還在松花江與嫩江交匯處附近,借科爾沁人的地盤,修建了伯都訥城。

於是,清軍便依託松花江及其支流在北疆地區構築起了一道大致完整的防線----三姓城額兵1200人、阿勒楚喀額兵500、伯都訥城額兵200、卜奎城額兵500、吉林烏拉額兵800、寧古塔額兵1700,寧古塔下屬的溫車恨(琿春)、雙城子、穆棱河、林北等前哨卡倫,則各自額兵80~120人不等----以上防線之間的聯繫,主要由混同江水師負責,屆時進可攻、退可守,雖說不至於高枕無憂,但已經初步實現了遏制祥福瑞號南下的目的,籍此,清軍在未來幾年舔舐傷口、回復元氣的時候,不必擔心福王府軍的背刺。

是的,由於在松錦大戰中的慘重傷亡,清軍在未來幾年內是沒可能恢復對祥福瑞號的進攻了----括收緩衝區乃至祥福瑞控制區的索倫部族一事在清軍看來不算是主動北犯,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面臨著各種困難,不過這是后話了,這裡暫且不提----反過來,滿清政權倒是需要擔心祥福瑞號會不會發現自己的虛弱,進而採取更加主動積極的態度,所以,這條北方防線對兵力有限的清軍來說,就非常重要了。

只是清廷並不知道,朱由崧考慮到西線的危機,因此並不主張祥福瑞號現在就南下,而是更多的把力量投之於黑龍江上游地區----與博穆博果爾協議及即將在阿爾巴津等地開建的新商棧就是朱由崧意志的體現----同時,法別拉河口之戰也證明,福王府軍在新軍缺陣的情況下,野戰能力不強,所以,原本也是不能盲目發起進攻的,否則,一旦在進攻中受挫的話,反而會暴露了自身的弱點。

對,現在福王府軍與清軍實際都面臨能守不能攻的窘境,因此北疆的“和平”就這樣在所有人都尚未意識到的情況下,突兀的出現了,以至於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祥福瑞號與清軍之間除了就索倫部族歸屬進行了一些烈度很低的摩擦(戰鬥)外,就在沒有進行過200人以上規模的戰鬥。

倒是雙方的探馬非常活躍,進入深入到敵人後方進行探查,並偶爾因此引發了追殺或小規模的遭遇戰和伏擊戰,也算是給枯燥的北地帶來了一些“熱鬧”景象······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