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54 字 1個月前

第1972章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底,在清軍肆虐於京畿、山東之際,革左五營與李自成、羅汝才部實現了聯合。

所謂革左五營,即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藺養成、老回回馬守應、爭世王賀錦、治世王劉希堯等五路流寇。

與羅汝才一樣,革左五營之前主要和張獻忠部聯合作戰,但在張獻忠與羅汝才翻臉后,革左五營也受到了張獻忠的壓迫,於是,他們便背棄了張獻忠,轉而與李自成合作,由此,肆虐大明多年的流寇終於匯合成了兩大股,即李自成部和張獻忠部。

李自成部與革左五營會師后,在“數逾百萬、勢益燎原”的情況下,於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策動了汝寧之戰,最終殺死了保定總督楊文岳等明朝官將,導致了河南省在黃河以南的區域,都被闖軍所控制的局面。

不過由於河南連年災荒,土地荒蕪,物產根本不能保證闖軍吃用,因此在消滅楊文岳部后,闖軍矛頭立刻指向了湖廣,並於當年十二月初三擊敗了據守樊城的明軍左良玉部。

左良玉部隨即南逃承天、武昌,后又逃到了安慶、九江,而在左良玉部逃跑后,明鄖陽巡撫王永祚率部在襄陽抵抗了一天,也率部棄城而逃,由此湖廣的門戶頓開,闖軍隨即一擁而入,在短時間內就奪取了棗陽、宜城、光化、谷城、荊州、顯陵、承天、京山、雲夢、孝感、黃陂、景陵、德安等地。

公安、石首、松滋、枝江、夷陵等地的土寇也群起呼應,一時間,闖軍的控制區“南跨大江”、“北瀕大河”、“東有歸德、汝寧、德安”、“西至潼關、遠安”。

更讓明廷恐懼的是,根據闖軍攻打承天府時,投降闖軍的明欽天監博士楊永裕等人的勸說,李自成於崇禎十六年正月里,設置了較完備軍事機構和行政機構,這就表面了李自成部不再是所謂的流寇,而是與明廷爭奪天下的一股勢力了······

“世子爺,剛剛接到急報。”趙山一臉凝重的向朱由崧報告道。“本月初八,有副將劉某為內應,引清軍入兗州城,兗州城破,清虜隨後屠城,魯王及樂陵王、鎮國將軍朱以江縊死,闔城百姓被殺者十之八九。”

這是清軍五次入關以來第一次實施的屠城,也是異時空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大屠*殺的發軔,但若仔細分析起來,你就會發現,清軍的行動與另一時空中後來的侵略者的做法完全相同----那個後來的侵略者應該學習的就是清軍的做法----即在內厲外荏的情況下,以屠*殺作為恐嚇中國百姓的一種手段,從而迫使某些軟骨頭改變態度和立場,自欺欺人的以所謂的五德終始來解釋異族入侵,進而擁戴異族統治中國。

朱由崧聽罷苦笑了起來,他即便真的坐上了萬人之上的御座,就真的能改變歷史了嗎?

好在,朱由崧清醒的很快,是的,他穿越以上,做了那麼多事,並不是為了到最後,跑到海外去接續中華文明的,因此不管如何,他必須做到改變歷史。

由是,重新堅定了自己的內心的朱由崧命令道:“通知濟州,立刻將現有兩個學兵旅擴充為新軍第一師,並同時組建,新軍騎兵第一團、第二團,及新軍攻城炮團。”

根據朱由崧一早擬定的編製表,1個新軍師將由4個戰兵旅,1個炮兵團,1個夜不收團(下轄步騎各2隊,輜兵1隊),1個工兵團,1個中軍團(下轄1個旗鼓隊,1個塘兵隊,1個護弁隊,1個輜兵隊,1個醫兵隊)以及師指揮部組成。

全師編製兵員6000人,其中一線戰兵為2560名,另配屬4斤炮24門、8斤炮8門,此外還配備人員騎乘馬及曳馬/馱馬360餘匹;至於新軍攻城炮團則編製16門大口徑臼炮,顧名思義,主要用於攻城作戰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