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1章
遭到首輔拒絕後,正二品左都御史李邦華站出提議“皇上即不南遷,宜令太子諸王居舊都(南京)”,同時言明“臣與有識籌之已熟,惟上速圖之”。
崇禎初次聽到這個提案時,其實已然心動----天子留守北京以表明不放棄宗室陵寢,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后,便能有機會再尋求移駕南京----但正當崇禎皇帝準備贊同此議執行時,熟料從七品階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竟站出來反駁稱“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
一句話,諸臣擁戴太子南下,便是準備另立新君,有不臣、謀反之企圖。
這句話一出,眾臣若再站出來提議南遷便如同造反,所以當時無人再敢發聲。
崇禎當即氣得大罵“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也”,罵完便拂袖退朝,但第三次南遷之議也就此再次擱置了。
三月三日,大同失陷的消息傳到北京,崇禎再次於朝堂商討南遷一事,李邦國和李明睿又一次提出了皇帝南遷和太子前往南京的兩個方案,此時唯獨少詹事項昱出聲應和太子監軍一事,其他重臣再無一人開口。
萬般無奈之下,崇禎決定以玉石俱焚之計逼迫大臣表態,就聽崇禎厲聲道:“朕以天地祖宗之靈,諸先生夾輔之力,或許不至於此。如事不可知,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
大臣們見崇禎絕境之處,竟然試圖脅迫眾臣一起殉國,便轉而支持太子南遷一事。
崇禎皇帝見狀心中大恨,一時怒火興起,遂以“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哥兒孩子家做得甚事”為由拒絕了讓太子南下的提議,決定死守京師。
不過,崇禎皇帝回到後宮就後悔了----崇禎皇帝已經不知道了朱由崧的生死狀況,但朱由渠可是去了常山了,要是自己和太子都不能南下,那帝系豈不是要轉移到了福王一脈手上了嗎?
可問題是,崇禎皇帝剛剛說了不讓太子南下,現而今也不好立刻反悔,因此焦急之餘,崇禎皇帝便密令駙馬都尉鞏永固於當年三月五日上奏,再次勸皇帝南行。
然而鞏永固的奏疏落到內閣手中,群臣以其中“召集京師義勇十餘萬扈從隨行”太過荒謬為由,加以反對,崇禎皇帝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
三月七日,天津巡撫馮元飆之子馮愷章入京奏請崇禎皇帝攜太子立刻前往天津,然後乘船南下,但由於此次通政司官員能逃的都逃了,不能逃的也沒心思工作,所以,馮愷章的奏疏未能抵達崇禎皇帝之手,由此,崇禎皇帝與諸皇子南下的最後一個機會,就此失去了----其實,即便崇禎皇帝收到了這份奏疏大概率也不敢走的,因為當時闖軍劉芳亮所部已經截斷漕河,由南向北逼近北京了,誰也不能保證北京城外有沒有闖軍前鋒活動,以明軍眼下一觸即潰的狀況,出城顯然更加危險----北京朝廷的覆滅也就此進入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