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4章
柏永馥所部雖然沒有前幾次哨糧作戰,但戰場情況大體都是知曉的,知道那些讓劉澤清部鎩羽而歸的村寨要麼外面有天然屏障,要麼是精心修築過防禦工事的,而眼前這座村寨,雖然北東南三面都有韓庄運河及韓庄運河引出的水渠環抱,西面也有一座小山屏障,看似有不錯的防禦環境。
但南面的水渠僅有3~4米寬,北面的水渠也僅有8~9米的樣子,想來只要有幾部稍長一些的飛梯架在水渠上,進攻者便可輕易的越過的----從北面進攻的話,略微困難一點,飛橋上還需要捆紮一些保持浮力的物件,至於從西面運河方向進攻就不提了,近30米的寬度,那是得要有足夠數量的渡船才有能發起攻擊的。
既然南北兩面的水渠其實擋不住對手的逾越,所以為了護衛這道護寨河,村子里的人便南北兩面水渠(和東面運河靠近寨子一側)的堤壩上,修建了一道跟羊馬牆一樣性質的圍牆,高度約五尺(1.7米)左右,總長度約八里左右。
圍牆的材質是就地取材的,所以半是土木半是磚石,然後用某種粘合劑拼湊起來----是水泥----但可能是因為周圍山林稀少、取材困難,所以圍牆僅有一人的高度,一旦來敵越過了水渠,其實也不難翻越。
於是,為了便於防守和警戒,村寨里的人便在圍牆后修建了若干個5米上下高度的箭塔,仔細數一數,前前後後一共有70多個箭塔,乍一看的確是防禦周密;可這些箭塔和長長的圍牆,在打老了仗的職業軍人眼裡,卻是十分明顯的漏洞。
沒錯,八里多長的圍牆,70多個箭塔,平均下來差不多是40步一個箭塔,按每個箭塔駐兵10個人計算,至少需要720個守衛者,但10個守衛者和一座形制簡陋的箭塔就能擋住幾倍的來敵了嗎?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當足夠數量的進攻者開始全線衝擊圍牆時,區區10個守衛者是絕對守不住左右40步(20丈、約70米)的防線的,除非羊馬牆后還有另有其他的駐軍,箭塔只是當火力點的存在。
現在問題來了,這麼個小寨子又有多少人口呢?
1000?
2000人?
就算是整個圍子里有4~500戶人家、3000多口人吧,把其中的老弱婦孺都扣除了之後,又能剩下多少可以上陣的男丁呢?
因而,看似面面俱到的背後,其實是處處薄弱。
既然敵人已經把肚皮亮給自己看了,柏永馥自然不會客氣,所以他命令道:“讓路錦和郝龍兩部到南北兩個寨門那去晃悠一下,其他各部去挖土裝袋,做好填埋南側濠渠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