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26 字 1個月前

第2040章

孫傳庭和李本深並還不怎麼相信嚴德桓的豪言壯語,但福王府軍人均一件的棉甲、布甲卻是讓他們認識到了這種軍隊的不凡----大明軍中百分百着甲的只有邊軍(部分邊軍的着甲率還超過百分百呢),內地軍隊的着甲率多的也就70%~80%,少的甚至只有30%~50%不到,因此從着甲率上,新軍各部就完爆了高傑等部。

李本深對此頗為嫉妒的說了句:“福王爺的確是下了大本錢的,但部隊能不能打,與是不是穿甲胄其實沒多大的關係,大明軍中銀樣鑞槍頭,乃至濫竽充數的,可不在少數呢。”

孫傳庭安撫道:“福王既然讓我們看,想來是有把握的,且不要多說,等看完了再說。”

很快,孫傳庭和李本深便看到了新軍的戰力。

但這種戰力並不體現在戰鬥上,而是行軍上,這不,第一天,新軍各部行軍八十里,全師從雲梯關趕到了安東城下;第二天,新軍又再次疾行九十五里,一口氣從安東趕到了清河境內的三義鎮;第三天,新軍再次馬不停蹄的疾行九十里,完完整整的抵達了順河集外,與運河西岸的宿遷城及城內劉澤清、馬化豹部形成掎角之勢。

“這等行軍速度,尚且能全師抵達,倒也稱得上是強軍了。”

是的,光這種高強度的行軍,就足以讓李本深和孫傳庭改變原有對新軍蔑視的態度了,但李本深和孫傳庭還是存在一些懷疑,畢竟行軍和打仗還不一樣,能跑得快,未必就能打的贏,所以,福王府軍到底行不行,他們還要再觀察觀察。

福王府軍趕到順河集的時候,整個集鎮已經被劉澤清、馬化豹部以不資敵為由搶劫焚燒了大半,所以福王府軍就沒有進集鎮駐紮,而是在集外空地重新建築了一處營寨。

正當福王府軍利用順河集內火焚后剩餘的木料、磚瓦修建營寨的時候,順軍董學禮部也慢悠悠的開到了距離順河集不遠的袁庄,董學禮部之所以姍姍來遲,一方面是因為其沿途招攬劉澤清、馬化豹兩部的潰兵及願意投順的百姓,另一方面則是遇到與劉澤清剛剛進入兗南宿遷時一樣的問題,即在征糧時遭到了包括福王府王莊在內的本土勢力的抵抗。

由於董學禮的核心只有900老營----400騎兵、500步卒----其餘都是他從直隸南下后,一路招攬的土寇、明軍逃兵以及投順百姓,因此戰鬥力不強,也就是他之前成功擊敗了前來應戰的劉澤清、馬化豹部,才迫使一些聞風喪膽的宿遷村寨向其繳納了數量有限的貢獻,但卻依舊在向福王府名下王莊征糧的時候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拿不下福王府王莊的董學禮發現耽擱下去,只能更多的消耗自身有限的軍糧,且還會讓明軍加強宿遷守備,這才被迫丟了那些難啃的骨頭,徑直開向宿遷,但由於隊伍里充斥了太多的不合格軍人,所以,速度根本快不起來,這才幾乎與新軍第一師所部同時抵達運河邊。

既然雙方都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所以,當天雙方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鬥,而是各自埋頭修建營寨,同時各自派出探哨在周圍打探情況,也因此,當天小規模的斥候戰倒也頻發爆發,但其中失敗者多半是董部探哨,畢竟從裝備到探馬的戰鬥技巧都是新軍佔有絕對優勢----董學禮捨不得派老營執行偵查任務,所以出面的都是後來收編的明軍,但這些明軍面對以單人戰力不下八旗滿洲兵的索倫夜不收時,完全是被壓制的狀態;此外,董學禮派出的與其說是探哨,更不如說是哨糧隊伍,基本都是幾個前明軍帶着一群新募之眾,這些人中極少有馬匹,因此遇到新軍騎兵時,也是根本擋不住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