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7章(1 / 1)

第2117章

李自奇想了想,又道:“聖上不是說我們什麼都可以要嗎?那就申請幾門攻城重炮吧。”

消息相對靈通的李弘言道:“這個容易,之前新軍攻城炮兵團的重炮據說要更換了,我可以跟濟州那邊討要幾門過來。”

但要從濟州方面討要到新軍攻城炮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少不得要把文件送往南京交御馬監審核一遍,一來一往,最快速度也要2個月才有結果,所以,李自奇便道:“正好,各地抽調兵力、運輸兵力也需要時間,但不能再晚了,一旦拖到九月末,那就該我們挨凍了。”

李弘點點頭:“我會催促南京方面的。”

李弘之所以有把握,固然是因為李諳的身份以及朱由崧對北疆事務的重視,但關鍵還在於自打祥福瑞與清廷實現某種默契后,從比興商棧到海參崴的道路就通暢了,因此黑龍江方面聯繫濟州、南京就不需要再從江口那邊繞路了----移民還是要從江口那邊沿黑龍江輸入----這就等於一下子節約了2000公里的路程,時間上的節約可不是一星半點,可以說至少是縮短了一半的聯繫時間,大大強化了朱由崧對北疆事務的操控。

“不過,這段時間,我們也不能無所事事了,是不是派黑龍江水師去三萬衛那邊襲擾一番。”

對於李弘的提議,李自奇考慮了一會,回應道:“怕是打草驚蛇啊!”

清軍在建設三姓城時精心選擇了城址,所以無論祥福瑞黑龍江水師炮艦是從松花江中心航道處開炮,還是從牡丹江和倭肯河的中心航道處開炮,都無法給三姓城的城牆造成有效威脅,甚至江口船沖灘發炮,也很難威脅到清軍城防;再加上,清軍這兩年在倭肯河、松花江上都設置了障礙物,所以,調遣水師南下襲擾,不但不能成功,而且危險很大,還會讓清軍產生警覺,因此,李自奇並不想單獨派遣水師炮艦出擊。

只是李弘強調道:“水師不出擊,清虜就不防着我們大舉進攻了嗎?”

李弘又道:“既然清軍主力進關,其在北疆的兵力就一定不足,那麼我們派水師出現在三姓城外,清軍會怎麼辦呢?”

陸雋廣眼眉一挑:“清虜會從阿勒楚喀、寧古塔等地調兵支援。”

“對,清軍會派兵支援,如此一來,一旦蝦夷地保民團從東西展開進攻的話,清軍又會然後抉擇呢?”

陸雋廣做恍然大悟狀:“清軍會以為西路是虛,東路才是實。”

“更大可能是舉棋不定。”李自奇看清楚了兩人是在一唱一和,所以猶豫了一下還是同意了。“那就按李公公的意思辦,讓水師先出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