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3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07 字 1個月前

第2123章

“廢物!一群廢物!”站在三姓城頭,遙望江上戰事的珠瑪喇咒罵了幾句,隨即下令道。“立刻飛報多羅饒余貝勒,說沈志祥敗了,生死未卜,請示接下來該怎麼辦······”

按下松花江上這才餘韻裊裊的小規模水戰不提,南京這邊,接到史可法關於畿南、山東大部淪陷,“濟王”投敵、德藩投敵的朱由崧表情異常嚴厲。

是的,朱由崧其實很可憐朱帥(釒炊)、朱由(木弼)這些人,因為他們看不清局勢、不明白亡國后前朝宗室的下場,還自欺欺人的以為清廷需要他們作為招牌和粉飾呢,但不知窮凶極惡的清廷會很快讓他們“病故”的。

不過,基於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的道理,朱由崧事實上也樂見這些大明的蛀蟲被消滅的----清廷、順軍不動手,朱由崧日後遲早也會動手的----所以,朱由崧便假做火冒三丈的下達一道將德藩各支、慶藩各支全部開革出大明宗室名錄,殘餘各王、各將軍、各中尉一律降為庶人(其實慶藩諸王早就失陷在順軍手中,德王一系也都落在了清軍手中)的命令。

雖然這道開革兩藩的詔書實際是形式主義,但目標直指的卻是史可法,這不,很快就有聰明人領悟了朱由崧的潛台詞----1644年七月二十八日,廣西桂林籍御史李平甫(名字由讀者序列2奇迹師提供)上章彈劾史可法坐擁大軍、畏戰不進,坐視山東畿南淪陷、親藩被迫投敵,實乃罪不可赦。

張慎言被迫去職,讓東林黨人早就積蓄了怒火,現在有人又把主意打到了東林另一重鎮頭上,東林黨人在惶恐之餘,自然是要全力相救的,所以,在李平甫遞交彈章后,東林黨人如捅了馬蜂窩一樣,紛紛上疏。

東林黨人遞交的疏章中,有為史可法辯解的,說什麼史可法滯留濟寧是錢糧不濟、軍閥跋扈、號令不行,但問題是,朱由崧是沒短史可法銀子,至於史可法沒拿到多少,那能怪朱由崧嗎?分明是高弘圖挪用了,以及東林黨內部自己貪污了。

至於軍閥跋扈、號令不行,那也要怪史可法自己能力不足,畢竟他可是大學士身份的督師,這還拿捏不了下面的軍頭,只能說是史可法軟弱無能了----其實就算不依靠許定國等軍頭,單憑史可法拿到的銀子,也能建立一支新軍了,可史可法偏偏什麼都沒做,這能怪誰呢?

還有人攻擊李平甫誣陷大臣,專門翻出李平甫的黑底子,從而要根本上否定李平甫這個人,只要打倒了李平甫這個人,李平甫的彈章自然就成了廢紙。

面對東林黨人再一次集結起來,黨同伐異,朱由崧立刻對所有攻訐李平甫的官員加以罰俸的處分----但沒有處分為史可法辯護的官員,籍此再次警告滿朝文武就事論事----並下令免去史可法東閣大學士的職務,讓他以兵部尚書身份戴罪立功。

或許是為了避免東林黨人因此產生的不滿、進而動搖目前剛剛穩定的朝局,朱由崧在處分史可法的同時,授予其上方劍一柄,以便其處置不聽命的北方部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