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7章(1 / 1)

第2127章

說這話的人根本就不懂戰爭,是的,清軍的確可以通過陸路向三萬衛實施補給,但代價呢?

等寧古塔援軍趕到了后,三姓城將擁有2600多名守軍(有100多是水戰中逃脫的松花江水師官兵),按每天每人至少吃2斤米來算,不算其他肉、猜,三姓城裡的清軍一天需要35石米,而要從最近的吉林烏拉----寧古塔自己也需要從後方獲得糧食----走陸路,走完直線距離196公里(就當前地形及道路情況,實際距離至少增加50%里程)的路程,需要半個月,而上述道路尚且不能通行馬車,只能用馱馬馱載,按一匹馱馬馱載150斤算,那就需要35匹馱馬和至少5名馬夫。

一匹成年馬一天大約需要吃10~12斤的乾草,以及5斤左右的精料,若只吃青草的話,則數量要翻一倍,即至少25斤青草,當然,你可以說,運輸隊不需要攜帶草料,馬匹走到哪吃到哪,那人要不要吃呢?

5名馬夫,也按1天2斤算,15天得150斤糧食,往返就得300斤,這又多了兩匹馱馬的量,當然,多1~2匹馬也無所謂,但這只是三姓城一天食用所需的補給,後方又不可能天天送的,一旦把一次性運輸的數量擴大為一個月的話,那就得1110匹馱馬和150名馬夫了。

這麼龐大的運輸隊,不可能單獨上路,至少要有幾百馬步兵作為護衛的,那這幾百人騎的人吃馬嚼,要不要糧食呢?

真要細算的話就是天文數字了,更何況,馬是不可能單吃飼料的,還要吃些精飼料才能避免掉膘及死亡,這麼一算就愈發沒底了。

而這些還是運一個月的糧食,若是送三個月呢?半年呢?

就算三姓城裡原本有一年多的儲備糧草,援軍又從寧古塔帶過去一部分,兩部儲備加起來可以保證三姓城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堅持許久,但在清軍主力投身關內戰場、根本無法向北提供援兵的當下,只怕是被圍一年是至少的,因此即便現在不需要補給,一年後還是需要吉林烏拉方向補給的,以大凌河及松錦大戰這兩個例子來看,到時候,光這個補給就能拖死了北疆的清軍。

因此發現祥福瑞軍奔阿勒楚喀去了,三姓守將碧魯·珠瑪喇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便第一時間派人向阿巴泰報告,請求阿巴泰及時援助阿勒楚喀。

啥?不用寧古塔援兵抵達,珠瑪喇的兵馬就比分兵后的李自奇多了,為什麼不自行出兵援救阿勒楚喀或主動進攻李自奇,從而實現各個擊破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